刘中民院士:煤炭高效利用须产学研结合
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仅需要新技术的研发,还需要产学研相结合。
众所周知,煤的成分和结构非常复杂。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地球被淹没。
如何清洁利用煤炭,开创生态煤炭利用的新途径,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研究所的追求和目标。目前,大连化工学院开发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是我国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现代煤基化工技术。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可用材料中发现新的催化材料并使其达到预期效果,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团队毅然承担了中国科学院甲醇制低碳烯烃的研究任务,经历了一场相当漫长而艰巨的技术攻关。我们一直坚信信心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我认为这也是科学研究最理想的品质。
我国之所以有无穷尽的奋斗动力,是因为如果我国不在煤化工领域取得质的飞跃和突破,仅仅依靠已经不足的石油资源将长期受制于人的控制。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转化”和“开发”的理念,促进协调,一批转化为另一批,开发一批。这个团队以一种连锁的方式取得了新的成果。正是生产、教学和研究的完美结合赋予了所有这些可能性。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仅需要重视新技术的研发,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国家需要和市场导向,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研发,及时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目标。
在产学研结合中,我们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把握科研方向。这是因为我们不仅突破了核心技术,而且确立了科研和服务业的概念,组织开发了一批新的催化技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此外,正因为国家加大了对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支持力度,我们才充分发挥了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来源和人才基础方面的优势。
目前,甲醇制低碳烯烃研发团队正在努力开发低能耗、流程短、经济性强的煤化工新技术,如煤制乙醇技术等。我们希望使我国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最让我担心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煤化工企业,仍然有着广泛的生产方式。我建议我们应该在集约生产的基础上尽力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以便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国应该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企业应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实现设备升级和设备国产化,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由本报见习记者马卓敏组织)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