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谁该挨板子

科普小知识2021-09-01 20:45:37
...

最近,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将发布一份报告,称一些直播平台的青年模式与一般模式没有区别,也没有用。该报告显示,在所有9个体验样本中,都有一个青年模式,打开该应用程序将会弹出相关提示。除了两个平台规定的“每天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之外,其他七个平台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来延长软件在青年模式下的使用时间。(中国新闻网,4月15日)

青年模式是用来保护年轻人的。根据原始设计逻辑,一旦青年模式上线,就可以“激活”弹出窗口引导、限时、限时功能、智能识别等功能。例如,一些平台规定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并且不得接受奖励、充值或提现。

在某种程度上,青年模式的出现是父母、监管机构和平台达成共识甚至“妥协”的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它不仅能满足年轻人接触新兴网络的需求,还能让家长放心,孩子不会上瘾或迷失,并降低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可以说,它可以一蹴而就。青年模特沦为摆设,打破了这种共识,自然让人担忧。那么,谁让青年模式名副其实,悄悄地消除障碍,让青年享受成人的待遇呢?

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的短视频用户数量为6.48亿,占网民总数的75.8%。与此同时,青少年成瘾现象日益增多,引发社会动荡。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数十个网络视频平台已经投入运行,以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此。相关平台表示,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年轻用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据调查,所谓的准确识别已经变成了模糊识别甚至不识别,这是它在青年模型中没有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用说,为什么我放弃了我的责任,而我应该负责任。从一开始,这个平台就把青少年作为它的目标用户,让青少年“放纵”是它的初衷。后来,由于外部压力,引入了一种抗成瘾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门是开着的,甚至是开着的,这一点也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惊讶。事实上,根据相关平台现有的技术能力,提高年轻用户的识别准确率并不困难。他喋喋不休的原因无非是“兴趣”这个词。

青年模式的失败提醒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干预。去年8月,相关部门对之前推出“青年模式”的20个网络视频平台的反沉迷效果进行了评估,指导相关平台调整和优化功能设置,全面清理了针对青年的内容池。现在看来,有必要进行持续评估,并督促平台守住检查点。

此外,父母有责任扮演监护人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儿童不是该平台的首要任务。他们需要生存和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时候,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把剑拿到前面去”。指望他们像监护人一样“盯着”孩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孩子,更多地照顾他们,用更多的兴趣去引导他们,这比炮轰平台更有意义。

此外,需要澄清的是,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平台,从而对平台产生敌意,甚至拒绝新的格式,没有必要对此感到震惊。孩子总是在成长,总是在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最终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将他们与互联网上的新事物“隔离”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徒劳的。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

“防止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尽管责任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都有所不同,但每个负责的主体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改进责任。如果失去任何联系,我们将加强我们在这一联系中的部队。如果责任方不能工作和贡献,责任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王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