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高原冰川消融影响南亚及中国数亿人用水
■李雨,本报见习记者
10月16日,媒体报道,*自治区气象局发布的最新气候变化监测公报显示,从1961年到2012年的51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6摄氏度,年降水量增加约33毫米。此外,*连续干旱、冰雹、雷暴、大风和沙尘暴的天数每年都显著减少。
“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明显增加了。过去,‘深绿色’生长在光秃秃的山上。”一位拉萨市民很高兴地讲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
然而,在相关专家看来,在这一壮丽景象的背后,隐藏着青藏冰川萎缩的严峻现实。
冰中的“防铁”
"那年核试验的痕迹在冰川中消失了。"作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冰川专家,康世昌最近有些恼火。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核爆炸试验通常是冰川研究的重要参考年,因为试验过程中释放的许多放射性物质会在冰川中沉淀下来,这对确定冰芯年龄起着很大的作用。
"冰芯研究是再现古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康世昌解释说,在钻取冰芯后,人们可以获得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的冰体,这些冰体是由当时该地区的降雨、降雪或其他物质构成的。
然而,在他的团队检查的两个冰川中,没有核爆炸的痕迹。"这意味着它们一定是后来融化掉了。"康世昌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然而,更让科学家困惑的是冰川融化的高度。
“我们看到的是5800-6000米,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融区域。”康世昌指出,同一冰川可分为堆积区和消融区。一般来说,上部在积累,而下部在融化。“在钻取冰芯后,我们发现传统的堆积区也正在经历强烈的消融。也就是说,它的融化带在不断上升,整个冰川正在慢慢变成一个融化带。”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成海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观察到的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日较差正在逐渐减小,最低气温上升速度快于最高气温。
“冰川、雪和冻土的形状主要由最低温度决定。如果最低温度上升,就会加速它们的融化。”同时,王成海指出,青藏高原冰川的退缩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冰川确实正在融化,但其他的仍然没有融化。
影响几何
数据显示,地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而青藏高原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
“冰川以两种方式在提供水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影响水资源总量,二是影响河流的季节性变化。”康世昌认为,对于南亚来说,青藏高原冰川的融化可能会改变当地水资源的季节性分布。例如,现在已经是融化的季节,但是流量的增加被推迟了。
此外,冰川的退缩也将带来南亚季风降雨的变化,“因为冰川在这方面也有调节作用,但具体数据难以给出。”康世昌说。
那么,青藏高原冰川的减少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当小冰川完全消失时,其下游的河流中将不会有冰雪融水。"中国科学院寒冷干旱地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何告诉记者,长江和黄河都源于青藏高原,因此冰川融水的减少必然会影响下游地区。
然而,在王成海看来,目前冰川融水的测量可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由于每条河流都有太多的人工干预,而且许多水库正在进行调节,对于大多数流动区域来说,实际的流量变化可能不会太明显。”
找出“家庭背景”
多年来,尽管人们在保护冰川资源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但就实际效果而言,这无异于沧海一粟。相关专家认为,中国的冰川保护必须从找到“底线”开始。
“目前,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对冰川融化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量化它以及冰川对温度的反应。”康世昌指出,这是冰川动力学的响应过程,需要用模型进行估算和计算。
“过去,在研究冰川时,相对简单的方法是通过遥感图像观察其面积的变化,但很难观察到体积的变化。”康世昌认为,未来应该找出冰川保护区的“底线”,即冰川中储存了多少冰和多少水资源。
何袁青对此表示赞同,指出对冰川的理论研究仍需深化,如冰川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它们变化的机制。“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详细,但我们仍然非常粗略,仍有许多教训需要补充。”
与此同时,专家认为公众不必太担心青藏高原冰川的未来。
“冰川不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形成和消失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袁青指出,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波动的,冷热循环交替进行。冰川仍有可能在寒冷的周期中再次增长和扩张。“冰川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形态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对古代冰川的研究得到证明。”
中国科学新闻(2013-10-22,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