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辽河口湿地盎然生机
■我们的记者沈春雷
浩瀚的芦苇海和连绵不断的碱蓬滩涂构成了辽宁辽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区独特而著名的红海滩景观和世界第二大芦苇湿地景观,成为重要的生态资源。
近年来,由于油田开发、稻田种植、芦苇场养蟹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上下游污染叠加、生态缺水和保护体系不完善,辽河口湿地和辽东湾水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环境科学研究所、沈阳大学、辽宁省盘锦湿地科学研究所齐聚盘锦,共同承担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十二五”重大专项——“辽河口水质改善与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据悉,项目组在辽河口湿地整合了一套水质改善和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了一个51.9平方公里的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最近通过了专项水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希望能恢复辽河口湿地原有的活力。
湿地哭泣
辽河口湿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最南端,双台子河口。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河流为该区域提供了综合水源,形成了一个覆盖辽东湾顶部的永久性淡水沼泽、盐沼、沙滩和潮间带滩涂湿地。
项目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白洁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记者:“由于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海水消退,形成了大面积发达的滩涂和沼泽湿地。芦苇沼泽是该地区的主要湿地类型,湿地中有67,000公顷芦苇田。”
*自然保护区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里。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类型最完整的河口生态区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水禽如丹顶鹤和黑嘴鸥的重要栖息地。它被评为全国十大迷人湿地之一。
辽河口湿地植被具有很强的净化水质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是辽河的最后一道屏障。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课题组认为,“辽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辽东湾海岸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然而,目前辽河口湿地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和石油类的复合污染严重。河口地区芦苇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产量逐年下降。平叶碱蓬湿地面积明显缩小,覆盖率明显下降。辽河流域和河口湿地污染加剧、污染物净化功能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严重威胁了辽河口湿地和近岸海域的生态健康."白姐说。
修复正在进行中。
鉴于辽河口湿地非点源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下降,2013年实施了“辽河口地区水质改善与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牵头单位为中国海洋大学,参与单位联合开展了河口湿地油田、水田和芦苇田水质改善和生态功能恢复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工程示范。
本项目共分六个子课题,其中“河口区减少累积烃类污染物和改善水质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和“油田作业区湿地净化功能恢复的关键技术与示范”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完成。“河口芦苇场水污染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和“河口典型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由中国海洋大学完成。辽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辽河口湿地生态演变格局及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沈阳大学完成“河口地区稻田生产区氮磷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主要针对石油开采对井场周围土壤和湿地的污染,开展累积脱烃和破坏性湿地修复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从而实现井场周围土壤累积烃污染物的高效削减和湿地净化能力的恢复。井场周围和湿地中石油烃的减少率分别达到50%和20%以上。
白洁团队对河口湿地养殖水体污染实施物理-生物抗性控制和水质改善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芦苇养殖水体氨氮和CODcr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7.2%和51.2%,芦苇养殖水体氨氮和CODcr分别降至0.15 mg/L和30 mg/L以下。
在河口地区芦苇群落退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组成员建立了河口地区退化芦苇湿地生境恢复技术,包括水盐调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高效种植技术,以实现芦苇生物量的显著增加。数据分析显示,与两年前相比,2015年8月示范区芦苇生物量增加了65%以上。
白杰说:“除了完成示范项目,研究小组将逐步把技术成果转移到当地企业和单位。”
收获的背后
收获的背后是艰苦的工作。白洁回忆道:“在完成我们所承担的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人类蚊子大会’的战争。"
辽河口湿地水域面积大,温暖湿润的自然条件为蚊子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引用研究小组成员的话来说,“这里的蚊子数量多、体积大、咬得厉害。”“三只蚊子一盘”是当地人的一句俗语。
白洁团队开发的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观察必须在芦苇生长最旺盛的季节进行,“湿热的夏季是我们需要长时间进行现场作业的季节,也是蚊子最猖獗的季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白洁和他的团队成员去芦苇湿地进行现场实验、监测和采样时,经常需要24小时连续观察。“蚊子在野外碰到自己的脸,一巴掌打死四五个人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晚上,当我们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不敢经常开灯。灯一亮,蚊子就像轰炸机一样狂奔。”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李,一个团队成员和副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新闻:“我们的野外采样和示范项目经常在夏季高温天气进行。为了防止蚊子,我们需要穿厚衣服,而且油田地区没有阴凉处。中暑经常发生。”
尽管环境艰难,研究小组还是成功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团队成员渴望通过开展辽河口湿地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和辽河口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辽东湾近岸海域的抗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报》(第六版,2018年1月29日)
上一篇:旗杆的高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