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等提出促癌信号“细胞核陷阱”观点
科普小知识2021-10-02 07:12:33
...
(记者鲍婷婷)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的团队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型小G蛋白分子RBJ,它在肿瘤细胞核中高度表达,能显著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并提出了“核陷阱”的学术观点,即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促癌信号。研究结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5月12日的《癌细胞》杂志上。
如何提高肿瘤细胞对相关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克服肿瘤细胞对信号通路靶向药物的耐药性,是转化医学领域一直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杨、博士一起,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单位共同协作,用13年时间完成了基础与临床的协同攻关。
1998年,该团队通过大规模随机测序,从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基因库中独立发现了一种新的功能未知的小G蛋白分子RabJ(后命名为RBJ)。研究表明,RBJ可以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它可以直接将信号分子MEK/ERK结合在肿瘤细胞核中,并将MEK/ERK锚定在细胞核上,使其“下沉”到细胞核中而不脱离细胞核,从而导致信号分子MEK/ERK在肿瘤细胞核中的异常聚集,导致下游细胞生长基因的异常表达和肿瘤的恶性生长。
令人鼓舞的是,通过降低RBJ的表达,肿瘤生长可以被显著抑制,这表明我的科学家已经独立地发现了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潜在肿瘤靶点。本研究提出的“核陷阱”的学术观点为肿瘤细胞生长信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表明打破“核陷阱”阻断肿瘤生长的主导信号转导通路将有利于抗癌药物的设计。
中国科学新闻(2014-05-12,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