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

科普小知识2022-07-03 08:33:07
...

所谓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足迹。人们的道路经常有岔路,历史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历史学家看来,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任务是找出为什么这是必要的。然而,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岔路口。转向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的原因通常取决于一些非常偶然甚至微妙的因素。雨果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导致了拿破仑的最终失败和崩溃,这只不过是拿破仑的援助指南的失败,使他错过了他的时间。否则,可能是威灵顿公爵输了。二战历史上的一些专家还说,如果德国军队在敦刻尔克撤军前不莫名其妙地停止进攻,成千上万的英国军队将无法返回英国。很难说历史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当然,有些人也认为那一年在德国对希特勒的许多暗杀都非常接近成功。如果他们成功了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辛亥革命在中国并不激烈,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多变的事件。整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充满变数,面临多条岔路。无论哪条岔路添加了哪怕一点点的因素,历史的道路都会随之改变。后来的历史可能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1911年革命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1908年11月14日下午。今天下午,38岁的光绪突然暴死。20小时后,73岁的西方皇太后匆忙起草了帝国的继承人。三岁的溥仪来自她姐姐的家庭,她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医治西太后的太医的病历,这位老妇人已经患痢疾两个月了。她活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口臭。

1911年革命,一个革命党的机会,始于1908年。如果新政策不是在中间换马,不是溥仪的父亲,25岁的摄政王载沣,而是中年的光绪皇帝,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遭受1898年改革运动的皇帝在汉族士绅中颇有声望。除了虚度的岁月带给他的经验和洞察力之外,他寻求新事物的意愿将使新政和宪法走上一条更加平坦的道路。从汉人手中夺取政权的皇室内阁预计不会出台一系列让年轻人变得亲贵的措施,铁路国有企业也不一定会采取如此激进的措施(根据他的圣旨,四川保路运动抵制了铁路国有企业)。只要他们不过度地得罪立宪绅士和地方*,革命者就没有机会。

考古发现证明,光绪皇帝的头发中含有过量的砷,表明他是被砷毒死的。尽管没有发现直接中毒的证据,但大多数历史学家确信最大的嫌疑人是西方的慈禧太后。西方的慈禧太后在1898年的维新运动中犯了一个大错误,她一直担心光绪会在她身后死去,从而被“批评和清算”。然而,许多史料表明,义和团后,皇帝和皇后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增多。光绪刚入狱时,已不再是受人尊敬的囚犯。他很听话,处处听天由命。因此,西方的慈禧太后在她病危时,自然会派人去杀她。试想,如果那天下午,那些下手的人的手变软了,药掉到了地上。还是良心发现,真打假做,回去谎报军情,听到西太平洋的消息,也坚持不住而死。这样,历史会不会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说在1911年革命的第一个转折点上,我们预期的事故没有发生,那么在第二个转折点上,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故发生了。1910年4月,革命党人前往北京刺杀摄政王汪精卫、黄、、余沛伦等人,将炸药运入北京,进行测试和安装,调查摄政王每日前往朝鲜的路线,并找到放置炸药的合适地点。暗杀计划也很合适。强大的炸弹是汪精卫在现场用手机引爆的(类似于自杀式袭击)。然而,当炸弹在前一天晚上被放置时,一个雅尔胡同的居民打破了他的胃,并在半夜从厕所出来。他发现有人在石板桥下。他觉得自己半夜躲在桥下。他不是叛徒就是小偷。他爱管闲事,开始大喊大叫。否则,摄政王第二天就会上法庭,很可能就活不下来了。在那些日子里,进步的间接动力是革命。革命的威胁越大,进步就越严重。载沣摄政王是执政青年的领袖。如果他被杀,革命的威胁会直接吓到清*,*的改革自然会加速。立宪政党的宪法请愿不一定会被驳回。关键是他们的改革行动也会有很多规则,至少他们不会像以前那样鲁莽行事。因此,革命的可能性很小。

1911年革命的第三个转折点是1911年10月9日和10日。9日,革命者孙武等人试图在汉口的俄国租界据点制造炸弹。他们意外爆炸,暴露了据点,留下印章,旗帜,手枪和名册的省长芮湖广。同一天,如果芮再残忍一点,他会立即按照计划,从新军中抽调人员。也会没事的。如果它更加宽大,它将立即公开烧毁名册,并宣布不会对其进行调查。这也会稳定军队的士气。碰巧他选择了最糟糕的策略,在外围逮捕了几十人,并杀死了三名示威者。结果,当晚新军的恐慌导致了这一事件。事件发生后,在起义士兵撞门之前,他的兄弟听了军舰船长的话,在后花园挖了一个狗洞。全家人躲在军舰里,摆出随时奔跑的姿势。当时,守卫州长办公室的士兵拥有强大的火力。城里的大部分新军没有跟随起义,大部分军官都站在朝廷一边。*士兵群龙无首。如果总督办公室的抵抗更加坚决一点,它是否能在黎明前被占领将是不可能的。后来,*分子自己说他们不确定。天又黑又冷,每个人都不确定。如果是早晨,总督办公室仍在清军手中。那些躲在一旁的球队肯定会站在瑞山一边。这样,起义就注定要失败。当然,驻军是否坚定取决于总司令。如果总司令走在战斗的前面,如何保持军队的士气?

然而,此时的清*犯了一个大错误,立宪派非常愤怒。即使武昌起义失败,人心大局已定,革命也只能推迟一段时间。当然,如果在这一时期,清*能够吸取内地兵变的教训,及时改变路线,也有可能得救。当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做出回应时,废除皇室内阁、宣布宪法甚至摄政王退位都为时已晚。历史没有给清*一个机会。

革命的第四个转折点发生在1911年11月7日清晨。在此之前,北洋六镇司令吴鲁镇已经同他的革命士官张少曾(现居北洋二十镇)和第二混成协会司令蓝天卫商量,要联合北方力量推翻清朝。当时,北方六镇的部队约有一半转移到武汉前线。这三个人已经掌握了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已经超过了剩下的北方部队的一半。如果真的有*,法庭很可能会结束。如果前线的北洋军听到后方有火,受到两面夹击,士气肯定无法维持。那么,在后革命时代,袁世凯可能不会*。当然,很难说北方的革命者是否能听到孙中山的问候。无论如何,历史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不幸的是,那天早上在石家庄火车站改变了一切。吴鲁镇的卫生局长马·田慧带领一个人暗杀了他的长官,并残忍地砍下他的头作为奖励。随着吴鲁珍的去世,反革命力量的势头增强了。张少曾坚持不住,只好离开了队伍。蓝天卫被部下出卖,不得不离开大连。刚刚激动人心的好革命局面,没有马上消失。事实上,在吴鲁镇被暗杀之前,有些同志建议他用自己的人代替警卫,至少多带几个信得过的人。然而,吴鲁珍太自信了,拒绝做这么大的事情。所有的警卫和船长都是他的前任留下的老人。如果吴鲁珍有点警惕,小心点,刺客拿不到他的手,大局就会改变。

革命的最后一个转折点发生在1912年1月16日。虽然南北和谈已接近尾声,但袁世凯如果最终把清朝的孤儿寡妇推向前台,他将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华盛顿,世界的第二个华盛顿。然而,北方的革命者没有购买孙中山临时*的账户。他们仍计划暗杀袁世凯,并试图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1月16日清晨,刚刚结束晨祷、与玉龙女王和溥仪摊牌的袁世凯被革命者暗杀。在东华门附近,两伙人埋伏投掷炼乳罐炸弹。虽然炸弹威力巨大,但三枚炸弹中有一枚没有响,只炸死袁世凯的警卫和一些行人。袁世凯的马车躲了过去。那时候,没有躲避炸弹的设备。如果马车被炸弹击中,袁世凯很可能会逃掉。这样,未来的政治形势就很难说了。没有袁世凯这个强者,北洋集团无论有多强硬,都是群龙无首。不管有多难,都无法产生一个令人信服的领导者。政治形势是另一个大变化。

一系列偶然的因素不仅使革命得以发生,而且走上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道路。历史学家总是喜欢证明事情发生后的必然性,但在上述过程中,很难说他们一定会走到已经发生的那一步。即使五个拐点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情况也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写小说和剧本的人总是喜欢在历史进程中寻找紧张的情节。有时候,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情节,他们会编造出来,这让人们看起来神秘而又惊心动魄。事实上,1911年真正的革命是这样的,充满了可能性。事实可能是,这场革命,不管多么不可避免,毕竟是一场真理不足的革命——没有多少人不能生存。人口占多数的农民和大陆绅士甚至不想革命。

1911年革命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大事。西方列强甚至不屑派遣一名副部级*官员到中国指导各方下棋。只有西方驻中国的外交使节秘密而公开地行事。然而,这件事对中国非常重要。2000多年的君主制结束了,亚洲这个古老的大国成为最年轻的*。一系列的交易和谈判,一系列的炒作和调解,再加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转折点,让这个中国事件充满戏剧性。

这篇文章最初载于2011年第2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