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杨天石:辛亥革命党人为什么没有“北伐”?

科普小知识2022-07-03 08:33:01
...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开启了*共和的新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辛亥革命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以下是我对辛亥革命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特点,即“胜利快,代价小”?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辛亥革命肯定是非常艰巨、复杂和昂贵的,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推翻一个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政体怎么会如此简单易行?康有为曾经威胁革命党说,如果要搞革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准备和牺牲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头。但奇怪的是——武昌起义后,革命者们打响了他们的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南京临时*成立,也就是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在此期间,共和制度在两个多月内建立。孙中山在火奴鲁鲁建立钟惺委员会,中华民国成立,至今已有17年。因此,1911年革命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短,胜利快。

另一个特点是成本低。武昌起义杀了一些人,因为清军南下,革命者保卫了汉阳。在湖北省以外,有八个省被武装起义杀害,如湖南、陕西、江西和云南。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因武装起义而获胜。其他五个省和平独立。然而,死于八省武装起义的人并不多,加上上海。湖南起义中只有四人被杀:巡逻营队长黄忠浩,长沙知县申英,一个姓王的营官和一个姓沈的书记(大员)。一些省份根本没有杀人。因此,辛亥革命的代价很小,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破坏,也没有造成很多流血事件。

为什么1911年的革命胜利如此之快?

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如此之快,是因为清*拒绝改革,失去了所有人心。满族贵族作为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后,残酷地推行镇压政策。鸦片战争后,清*通过背叛国家和妥协以获得安全来羞辱国家。此外,它顽固而反动,拒绝任何实质性改革,这使其合法性完全丧失。

我想在这里谈谈一个历史事件。1911年12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中国。当时,广州已经独立,广东总督胡是孙中山的亲密助手。胡劝孙中山不要去上海,并劝他留在广东坐火车。当时,清*已将军政大权移交给袁世凯。胡·对孙中山说:对付袁世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武力对付他。训练完士兵后,我们将参加北伐。但是,孙中山对胡说:“你的想法不好。我必须去上海和中国中部。我不仅想去,而且你也想和我一起去。大家都不信任袁世凯,认为袁世凯既阴险又狡猾,不知道他将来会做什么坏事。这是对的,但我们应该利用袁世凯。如果袁世凯被利用得更好,那就比打仗好10倍。袁世凯将来可能会做坏事,但当他做坏事的时候,他的执政基础就不牢固了,那时我们很容易推翻他。因此,孙中山没有留在广州,而是带着胡到上海,到与清*斗争的前线。

此后,众所周知,袁世凯带兵攻打武汉三镇,平定了汉口和汉阳,但他没有带兵渡江进一步平定当时在革命者手中的武昌。然后袁世凯派他的谈判代表唐到上海参加南北和平谈判。与此同时,袁世凯还威胁玉龙太后说:“我们现在有机会与革命党讲和,但我们将与革命党战斗到底。”如果他们不和革命党谈判,他们将来会像法国贵族一样被送上断头台。袁世凯被吓坏了,上当受骗后,玉龙终于变得残忍起来,同意与南方谈判和平。袁世凯为什么如此努力地说服玉龙女皇谈判和平并接受革命者的条件?因为革命者用一种策略告诉袁世凯,只要他们帮助革命者说服皇帝退位,他将成为中华民国未来的总统。就这样,袁世凯选择了让清皇帝退位。当时,南北双方都在谈论优惠待遇。革命者说,如果清朝皇帝退位,他可以继续在北京紫禁城做皇帝。颐和园仍然属于艾辛戈罗家族,并且仍然可以每年挣很多钱来延续他的皇室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玉龙取代了宣彤皇帝,接受了协议和条款。

为什么革命者不“北伐”?

多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革命党和孙中山是“软弱和妥协的”,所以没有北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起初,革命党人的确准备攻打北京,彻底推翻清朝,但革命党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缺钱。为了发动北伐,首先必须有几十万军队。有了成千上万的军队,军队必须每天都有饭吃。除了组织帮派,他们还必须得到薪水(海关费用)、更多的枪支和大量的子弹。上海起义后,南京仍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当时,南京由两个人统治:满族贵族铁良和“辫子司令”张勋。这两个人没有投降或反抗。当时,江苏革命党和浙江革命党组织了江浙联军,从镇江一直打到南京。打败南京的队伍向日本资本家借钱,最后为部队买了枪和子弹,做了制服,打败了南京。然而,如果没有庞大的军费开支,从长江到达北京是不可能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当时仍在美国。他没有立即从美国返回,而是去前线指挥战斗。相反,他先去了英国,然后去了法国,主要是为了做两件事。首先是要求英法采取中立政策,不要帮助清*。英国和法国*同意了这一点。第二件事是希望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和财团会借钱给革命者。这是孙中山的主要任务,他希望借西方列强的资金进行北伐。当然,英国资本家和法国资本家不会借钱。法国资本主义代表告诉孙中山:我现在不可能借钱给你。当你建立了一个*并且这个*得到了国际认可的时候,我会在那个时候借钱给你。这样,孙中山不用借钱就在英国和法国做了一次往返旅行。回到上海后,一名记者问孙中山:这次你带了多少钱回家?孙中山回答,“我告诉你,我没有钱。这场革命依赖于什么?”革命取决于精神,我带回了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当然很重要,但是没有钱是不行的。因此,孙中山回国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借钱为北伐准备必要的资金。他从一个西方财团那里借钱,但在*成立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之前,他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把企业作为抵押品,你借钱给我。孙中山提供的第一笔抵押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煤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孙中山想以“中日合资企业”的名义向日本资本家借钱。日本资本家觉得有利可图,同意借钱给他们。但是一些革命者不同意。章太炎说:“我们的革命本来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在革命成功之前,你用韩业平作抵押。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孙中山向章太炎解释说,现在南京周围有十多万军队。这100,000名士兵每天都要吃饭和付钱。如果他们不能成立一个组织或者付钱,军队就会叛变。但是,孙中山这样向章太炎解释是没有用的。韩业平的“中日联合合作”计划泡汤了。后来,孙中山试图用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招商局作为抵押,但失败了。最后,孙中山*向日本借钱,条件是他把满洲租给日本,并向日本借了1000万英镑。孙中山先生说,有了这1000万元,我们就可以到达北京,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日本人对满洲怀有敌意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要签署它,但日本陆军大臣拒绝了,说满洲是日本在1904年的战利品,没有必要用钱租它。因此,贷款计划也泡汤了。

由此可见,孙中山是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才接受和谈条件,同意南北和谈的。他认为:让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仍然是原来的策略。假设他将来会做坏事,那么很容易推翻他。南京临时*最穷的时候,国库里有多少钱?胡有一段记忆:南京临时*最困难的时候,国库只有十大洋。你怎样去这十大洋上的北伐?我怎么去北京?不仅联系不到北京,而且南京临时*,一个国家机构,也不能在十大洋上运作。南京临时*成立两个月后,它欠下一大笔债务,袁世凯最终偿还了这笔债务。袁世凯一当上临时总统,就向外国借钱。外国资本家看中了袁世凯,并向他借了钱。他拿出一部分来偿还南京临时*的债务。

我这样说是为了表明革命者没有北伐。并不是孙中山不想北伐。这不是资产阶级过去所谓的软弱和妥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北伐所必需的资金。孙中山只是在不得已时才向袁世凯妥协,主要是因为财政困难。孙中山称这是“成功的第一段”也就是说,先推翻君主制,建立**,然后再做其他事情。历史证明,孙中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后来袁世凯成了皇帝,但只呆了83天。1917年,张勋光复仅恢复了12天,所以最终的赢家是孙中山

1911年的革命和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

人们通常把1911年革命与西方相提并论,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我看来,这个观点不一定全面和准确。1911年革命和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至少有三个不同之处。首先,这场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第二,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成为半殖民地。这个国家有分裂的危险。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这场革命的第一个也是最紧迫的任务是挽救亡国,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第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是专制制度和封建贵族。但是当西方资产阶级*后,很快发现背后有一个新的敌人,即早期的工人阶级。由于资本主义早期剥削的残酷性,工人运动、罢工和共产主义理论应运而生。辛亥革命爆发时,西方已经提出了*和共产主义理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相继成立,工人运动兴起。因此,孙中山指出,不应再走西方道路,而应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贫富悬殊问题。

过去我们不知道的一件事是,这些年来发现了新的信息。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同盟之前,曾去过比利时。孙中山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领袖。双方见面后,孙中山说:第一,我想加入第二国际。第二,孙中山建立的政党想成为第二国际的一员。此外,孙中山还说:我们的中国革命应该学习西方革命的优点,克服西方革命带来的种种弊端。孙中山特别指出,中国的工人阶级应该避免剥削的痛苦。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还有一件事我们过去不太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1915年写信给第二国际。这封信是用英语写的,现在仍保存在第二国际的档案中。他要求第二国际尽快向中国派遣专家,“帮助我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请注意,这封信是孙中山在1915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写的。

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什么?

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八个字:“取其好,避其恶”。孙中山在1905年和1906年形成了一个重要思想,即带来好的结果,避免不好的后果。当时,西方世界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突出,所以孙中山先生的“避恶”主要是指不要带来西方的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后来,孙中山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一种是*,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孙中山说:我希望资本主义和*这两种推动世界发展的进化力量“互相服务”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必须向*学习,*也必须向资本主义学习。孙中山还说:我将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建设*。孙中山一方面反对资本主义,不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但同时主张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点。

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看法?

孙中山还有一个过去可能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的思想,那就是他反对照搬马克思主义。孙中山说:我们应该“学马克思主义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不要用它的方法”。孙中山说: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运用。列宁在俄国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他花了两年时间来实施它。这就是他推出“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孙中山说: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得多。如果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没有资格实施马克思的方法,中国怎么能够资格?因此,孙中山提出马克思主义应该“以其意而不以其法而教”。孙中山非常明确地表示,民生应该在中国使用。他还说:我的民生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过去,我们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评价很高,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根据俄罗斯国情在俄罗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俄罗斯问题的创新。如果我们能给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个比较高的评价,那么我们又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我的民生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在从事中国革命时,努力立足于中国的特点,同时希望他的改革方案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我认为他反对资本主义,不主张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和20世纪色彩的革命。孙中山希望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路。当然,他在完成这条路之前就过早地死去了。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部成员,*文化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