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梁启超对中国文化从严厉批评到高度赞美
1904年,梁启超在其《新世界游记》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然而,在1920年,他在《欧洲旅行见闻录》中高度赞扬了中国文化。
当中国传统文化从离婚到回归的两极判断实际上呈现在同一位思想家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之间时,这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揭示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在世界民族森林中独树一帜的具有很强延续性的文化。它是在农业经济和宗法社会的土壤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外来文化反复交融、互动。因此,它具有发达的经验和理性、高尚的品德和崇尚智慧的特点。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和价值的多层次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和取向出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一个
就西方而言,自18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一直处于两极状态:其中一极以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重农主义者魁奈(1694-1774)等为代表,他们非常欣赏富有经验理性和仁爱的东方智慧。莱布尼茨在《中国最近的发展》一书的导言中写道: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今天似乎汇聚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边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经验上处理自然的技能上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很明显,我们在仔细和理性的思考方面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方面,也就是说,在生活和人类现实中的伦理道德以及治国理论方面,我们确实处于劣势。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认真研究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抨击欧洲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大棒”。他认为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尤其钦佩中国历史的人文精神。他指出,在欧洲历史书充满荒诞离奇故事的同时,中国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准确、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进程。根据袁戏剧《赵氏孤儿》的法文译本,他写了一部悲剧《中国孤儿》,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在法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同样,德国文学巨匠歌德在明清小说中发现了中国人的高尚品德,并对其赞不绝口。魁奈高度评价中国古典哲学。他著名的理论是一部《论语》可以推翻希腊七贤。
18世纪,西欧启蒙学者也将耶稣会士介绍的中国康熙皇帝视为柏拉图所设想的那种“哲学王”。
如上所述,在尊重中国文化的一极的同时,西欧还有另一个否认中国文化的极,可以用亚当·斯密(1723-1790)和黑格尔(1770-1831)来代表。这些西方哲学家看穿了东亚文化发展缓慢,认为它是一个缺乏活力的体系。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
下一篇:国图举办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