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纪念合成牛胰岛素五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延东
(2015年11月7日)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举办人工晶体牛胰岛素50周年纪念座谈会,加强自主创新,意义重大。*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举措,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会议强调,要把创新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整体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纪念人工晶体牛胰岛素诞生50周年,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规划科学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贡献。
刚才,我参观了晶体牛胰岛素展厅,听取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我深受感动和鼓舞。50年前,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合作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第一次合成晶体牛胰岛素花了七年时间。揭开生命之谜和解决医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科技界的愿望,激发了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制度集中于重大问题的具体表现。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科技进步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正如刚才发言的几位同志所说,我们国家是在当时非常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其宝贵经验主要有:一是服从大局,勇于承担责任。老一辈科学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大局,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任务分工,以非凡的创造力、信心和勇气解决世界科学问题。第二是坚持不懈和追求卓越。科学家敏锐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并以重大科学问题为指导。他们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付出了巨大努力,并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是团队合作和协作创新。该项目涉及多个科研单位和人员,其成功在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凝聚强大的合力。第四是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科学家不在乎名利,不害怕艰难困苦,不谈论条件,顽强战斗。这种敢于克服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善于合作创新、愿意成为无名英雄的胰岛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推广。虽然科学研究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老一辈科学家“追求、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传家宝,应该发扬光大。我谨代表党*、国务院,向在基层科研第一线战斗的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想发表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是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纵观世界历史,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抓住了以往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跻身世界强国行列。英国依靠牛顿对力学定律的发现、法拉第对电磁定律的发现、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其他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从而确立了其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地位。随着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发现、莱特兄弟对飞机的发明、贝尔对商用电话的发明、肖克利对半导体的发明以及一系列其他重大创新,美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如“两弹一星”。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我国在几十年内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凝聚了长期在研究前沿战斗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杰出贡献。近代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矛盾重叠,风险加大。经济发展新旧驱动力之间的转换现象十分突出。大多数行业规模庞大,但并不强大,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由他人控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积累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源供给不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关键是夯实基础、增强信心,不断在原创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占未来的制高点,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平稳、长远发展。
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加速了它们的演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速了它们的突破。科学探索继续向宏观层面扩展,向微观层面深化。交叉整合和融合正在加速。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的时期越来越短,界限越来越模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产生了重大突破,有望产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理论,产生突破性技术,从而引发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工的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竞相推出新的国家战略,加强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进一步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美国强调在所有学科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最近,白宫发布了新版“美国创新战略”,重点关注九个主要领域,并增加研发投资。欧盟提出地平线2020战略,更加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全球跨国企业也将逐步推进研发链,以保持其竞争优势。中国既面临着一个赶超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扩大差距的严峻挑战。只有勇敢地树立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增强国家科技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也是*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第二,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战胜困难、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党*、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始终有信心赢得世界科技高峰。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后,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等创新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一些研究机构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一些大学也开始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材料、物理、化学等一些重要学科的整体水平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从资金投入来看,我国基础研究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2005年的13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26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0%。从人才水平来看,在全球高被引作者名单中,2001年来自*的作者只有7名,2014年为124名,增长了约17倍。从科技论文的产出来看,2013年中国的SCI论文占世界总量的15%,居世界第二位。从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来看,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高温铁基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干细胞、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相继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正进入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在“金字塔”的顶端,*才和科学大师仍然相对较少。代表新学科的原创性科学思想、重大理论创新或重大成果相对较少。许多研究仍处于后续模仿和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到与“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相关的总体水平,强调创新就是发展,创新就是未来。*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以*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优势,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在“瓶颈”问题上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总理指出,要夺取世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打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关键是要加强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并善于利用创新这一“金钥匙”。
近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系统推进部分地区综合创新改革试点的总体规划》和《关于深化科技*改革的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也已由**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此外,*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改善和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完善院士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收入管理改革、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相继出台。,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系统的安排。这些文件打破了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束缚,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当时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世界级的重大原创性成就,如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发现青蒿素。现在,我们的基本科研条件和发展环境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我们要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继续在基础研究和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三、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促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基础研究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它产生主要的原始创新成果。它需要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广阔的战略视野。它需要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和组织创新团队。它需要坐上十年的板凳,不断追求卓越。为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新,必须准确把握和遵循其规律和特点,坚持打基础、抓高端、促重要。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功近利,也不能消极等待,犹豫不决。当前,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仔细规划未来创新的关键领域。重点领域的布局关系到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基础研究的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它并仔细计划。各部门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密切配合,密切配合,抓住科技“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关键时期,坚持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方向,充分发挥科学家集体智慧,突出基础研究的战略重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主动规划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重点方向和热点领域,推进跨学科融合,率先突破;努力从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凝聚重大科学问题,组织重大创新活动,解决发展问题。鼓励和支持以科学家利益为重点的*探索,注重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确保基础研究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平台。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企业是基础研究的生力军。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的合理分工与合作。深化改革,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扩大科研办学自主权。中国科学院在“第一行动”计划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它应该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坚实的进展。加快一批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上海、北京等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抢占基础研究和创新阵地。
第三,努力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人才是基础研究和创新的关键,也是制约我们能力和水平提高的瓶颈。必须做出巨大努力来研究和解决它们。我们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的指导思想,突出“高技术、缺人才”,加快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一批优秀拔尖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国内外重大科技活动,支持他们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加大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政策倾斜,加大资金、项目和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快培养下一代科学家。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既重视和利用现有人才,又要实施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人才引进政策,逐步形成开放、有序、动态、动态的人才体系。
第四,通过科技*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针对科技工作者反映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完善竞争与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机制。2014年,中国基础研究投资62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资的4.7%。虽然它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应该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利用。我们应该回到科学研究的原点,建立以创新贡献、科研水平和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引导科研人员做出实质性的原创性成果,有效改变片面追求资金、论文和专利的现象。突破管理*和创新文化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约束,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更加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
第五,要营造促进基础研究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要积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增强创新信心,大力弘扬勇于冒险、敢为人先、*探索、理性质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要积极营造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为研究人员潜心研究、长期持续研究创造条件。要提高和完善科研学术水平,加强科研伦理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我们要进一步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形成全社会理解、重视和支持基础研究的新局面。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号角。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科技支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周围,以紧迫感和责任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新闻(2015-11-19,第一版集锦)
阅读更多
纪念合成牛胰岛素50周年暨创新研讨会召开
牛胰岛素人工合成五十年:一粒蛋白质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