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科普小知识2021-08-19 10:02:18
...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7月10日,*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一楼报告厅,*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志朗院士、李定国、清华大学彭教授、中国科学院欧阳中灿院士齐聚一堂,宣布第八届科普作品奖获得者。

从去年开始,今年的奖项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包括征集、初选、重新评估和最终评选。四个原创和翻译的科普书籍的金奖和银奖,15个优秀作品和两个年轻人的特别奖项最终被选中。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鼓励更多的作者和出版社参与科普创作,让更多的人接触科学知识,从而对科学产生兴趣,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吴,学术基金会主席,该奖项的组织者,说。

国际组合作品获原创金奖

“我很高兴我们的书《征途》获得了吴大猷科普作品奖的金牌,这是我们作者的一大荣誉!”北京中国古生物博物馆馆长王元在得知自己参与创作《从鱼到人类生活的旅程》并获奖后,特地请《中国科学日报》记者在颁奖仪式上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和感激之情。两个多月前,这本书刚刚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第11届“金文图书奖”。

《征途》的作者是一个跨国集团。这三位作者分别来自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他们从超过5亿年的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精心挑选了15个在中国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群,并将它们介绍给读者。在每一章中,作者将首先描述动物群的发现历史,然后介绍动物群的星种,最后总结动物群研究的意义。该书内容翔实科学,独特的中英文装帧设计,大量精美图片,赢得了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的青睐。

在讨论《征途》一书的过程中,评委们很快就无异议地达成了授予该书金牌的协议。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欧阳中灿作为决赛选手参加了决赛,他告诉《中国科学》。

“*的考古研究有许多杰出的成就。《旅程》一书将这些成就以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并向读者介绍它们。它不仅深度科学,而且可读性强。这是杰出的科普作品的典范。”曾志朗评论道。

《人类伟大的历史》也获得了决选评委的一致好评,该书获得了翻译金奖。这本书描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从10万年前的生命迹象到21世纪的资本和科学技术交织在一起。它有趣且信息量大,翻译的文本流畅而优美。“在这个信息复杂的时代,书籍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该书的译者林俊泓说。

我宁愿不吃也不愿充分讨论它。

欧阳中灿对吴大猷科普作品奖并不陌生。他曾多次参加《中国科学报》在*举办的奖项评选,但今年是他第一次作为决胜评委在台北参加评选。在评选过程中,欧阳中灿对评委们权威的科学背景、深厚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态度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些是吴大猷科普作品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有力保证。

“获此奖项的评委都是来自海峡两岸不同科学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决赛的评委也是如此。难得的是,他们都是科普作品的创作者,所以他们对参与作品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欧阳中灿说道。

除物理学家欧阳中灿外,“*研究院”还有四位院士,包括天文学家李泰峰、庄小炜的导师兼物理学家沈元壤、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黄秉干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权威专家曾志朗。

"在决选会议那天,我们几乎连晚饭都没吃。"曾志朗笑着说:“那天的讨论真的很长很激烈。每个人都对每本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讨论了有争议的问题,直到最终达成一致。”

“评委们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这样当涉及到相关内容时,他们就能立即判断出书中的哪一页。一些法官还动员他们的妻子一起观看,以便互相讨论。”欧阳中灿叹了口气。

金银奖的评选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进入最后阶段的科普书籍质量很高。例如,“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它结合了视觉、艺术和人类认知,有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如果内容能更深入一些,那就更好了。”曾志朗说。

吴大猷科普作品奖评委认为,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需要扎实准确的科学内容,能够正确引导观众的科学态度,而不仅仅是追逐热点事件和拼凑网络素材。评委的严格控制为吴大猷科普作品奖设立了高门槛,也保证了获奖图书的高质量。

两岸交流日益有效。

吴大猷科普作品奖自2002年首次颁发至今已有14年。如今,该奖项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参与评价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一个联合单位,《中国科学报》为这次吴大猷科普奖在*收集了262种作品(译文)。4月15日,《中国科学报》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七位院士和专家举行了一次重新评估会议。经过仔细讨论和两轮投票,六部原创作品、三部翻译作品和三(套)本儿童科普读物最终被选为大陆地区的代表作品进入第二轮。

“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科学普及应该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科普不再仅仅是媒体和其他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而是科学界的义务。”中国科学报党委书记、副主席刘说。在他看来,吴大猷科普作品奖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她把科普宣传和阅读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她就是这样一个纽带,利用奖项来建立作家、出版商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她是沟通*海峡两岸出版商、创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向社会推荐和传递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事实上,在吴大猷科普作品奖等科普交流活动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的科普交流日益密切。原银奖得主《草与树》的作者潘福军来自*,出版社是*的商务印书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组合。”吴说,“这说明两岸科普力量正在日益融合。我们*海峡两岸共同举办这个奖项,是为了共同努力提高中文科普书籍的影响力和传播。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一努力不断取得成果。”

阅读更多

第八届吴大猷科普作品奖申请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