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质疑《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明史观错误

科普小知识2021-09-23 09:26:44
...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中文版后,受到了很多好评。我买下并阅读了它,但我觉得尽管视角独特,写作风格相对新颖,但对史料的处理却极为松散,得出的结论也难以令人接受。从那以后,媒体仍然得到了好评。该联合出版公司还将其收入“黄仁宇作品系列”,并于1997年重印,成为畅销书。这使我怀疑我的判断。我最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重读了一遍。反复思考的结果不仅坚定了我的信念,而且发现尽管这本书在总体设计上属于“大历史”的范畴,但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理论带历史”的老一套,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黄仁宇的“伟大历史”观点受到一些人的高度赞扬。什么是“伟大的历史”?黄仁宇本人从未给出明确的答案,学术界也表达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这让人无法认同。但是,基于黄仁宇在不同场合的相关论述,人们仍然可以把握其主旨,即主张对历史进行长期、远距离和广泛的回顾;重点是从社会组织结构和群众运动的角度把握“大环节”,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变化规律。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强调综合归纳和技术分析,即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分析。黄仁宇提倡的这些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例如,对历史的长期、远距离和广泛的回顾似乎起源于司马迁的“天人之学,通古今之变”,但没有司马迁的深刻。对社会组织结构和群众运动研究的重视源于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年鉴学派。然而,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伟大历史”的称号,确实是黄仁宇的创造。吸收不同学派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加以利用,有利于史学的发展。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第一,任何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应用都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历史观是不科学的,无论手段和研究方法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任何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引进和应用都不得违背历史研究的最基本原则和程序。这是从收集和整理史料开始,找出事情的真相,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内在的结论,也可以从历史中得出理论。只有这样,结论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才有生命力。否则,就违背了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原则和程序,用理论、先进的方法和巧妙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是没有用的。

万历十五年的写作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让我们谈谈历史问题。黄仁宇1936年入南开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参军,1950年出国,在美国学习历史,接受西方历史理论教育和研究方法培训。他的历史观,尤其是明清之际,自然深受西方学者的影响。在谈到他的“伟大历史”观的形成时,黄仁宇提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启示和影响,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9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的人。在他的《国富论》中,他曾经说过:“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的土地是最肥沃的,它的农业是最好的,它的人民是最众多和勤奋的。然而,它很久以前就停滞不前了。”史密斯还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一是农业停滞和农业停滞;第二,蔑视竞争对手的产业、外贸和商业;第三,中国的财富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家法律体系允许的发展极限。当西方统治世界的模式在19世纪形成时,史密斯的观点成为西方中间派关于中国“停滞”理论的来源。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提出“精神文化决定论”,对中国的“停滞论”进行理论化。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中认为,欧洲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的土壤,西欧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以*劳动为基础的合理资本主义在现代西方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儒家思想在道德观上缺乏“与世界张力”的理念,因此不能产生现代资本主义。韦伯还为资本主义设计了一套理想的范式,然后考察了中国传统的官僚制度。他认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由儒家思想统治的,只有家长制的官僚组织,缺乏有法律保护的社会结构。因此,资本主义不可能产生。此后,这种中国“停滞论”在西方史学界长期盛行。虽然模式不断更新,但本质没有改变。

正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和指导下,黄仁宇开始了对明代历史的研究。他于1974年出版的著名著作《16世纪中国的财政与税收》(以下简称《财政与税收》)是在马克斯·韦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明代“倒退论”。这本书说:“在明朝,中国从来不把它的邻国视为竞争对手,所以它必须为落后付出代价。在明朝统治者看来,他们不需要修改他们的政策。相反,他们有理由继续执行传统政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并相信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唐、宋、元三代的财政结构从未像明朝那样僵化,它们的高级*部门承担的执行责任也不像明朝那么少。明代财政管理有所趋同。它把自己的经营能力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忽视了通过工商业发展增加收入的战略,拒绝考虑私营部门的帮助。财务管理通常是倒退的,而不是进步的。”"晚明缺乏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15世纪下半叶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毫无生气的时代。"这种“僵化”和“倒退”不仅为清朝所继承,而且影响到今天,“中国近期的一些经济问题”可以追溯到16世纪。由此得出的结论奠定了黄仁宇明史观的基础,成为他撰写《万历十五年》的指导思想。

此外,它违反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作者在《万历十五年》中文版的序言中写道:“作者认为,2000年来,中国用道德取代了法制,这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释这一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一本笨拙的书《金融史》(即《中国16世纪的金融与税收》)。这本书努力推广对历史主题的研究,因此采用了传记式的叙述方式。书中所描述的可以称为重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叙及的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大学士张、、南京都察院御史哈里、冀州首席武官戚继光、李贽等以名士自居挂冠为知府的人,他们要么输了,要么名声扫地,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就连简介中提到的人物,如鲍锋、高工、张静、郑贵妃、斧王、常勋、俞犹大、陆无聊,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情况不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当时的制度已经用尽,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成了受害者和受害者。”事实上,在撰写《万历十五年》之前,作者已经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财赋》中关于明代历史的一些结论。这本书是通过用这些判断剪切历史,并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材料来写的。换句话说,“财税”的判断既是“万历十五年”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是用理论来理解历史的典型方式。难怪万历十五年的一些结论,如“明王朝实行严格的*集权,其政策不是着眼于促进和帮助先进经济获得国家财富,而是着眼于保护落后经济和维护王朝安全的平衡。”“这种维持落后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和金融的做法,是中国从先进的汉唐王朝发展到世界上落后的明清王朝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是一个组织和一个系统。......中国的传统政治既没有组织能力,也没有意愿将私人财富扩张到难以控制的程度,这给王朝的安全带来了负担。”这与“财政与税收”的论点惊人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