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的交叉即是创新的源头——评陆敬严著《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
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积累了无穷的智慧,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象征,孕育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从内在价值的角度挖掘和继承其内涵,理清其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增强我们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随着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古代文明和优秀传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机械技术,早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老的机器已经消失了很长时间,只在古籍中有记载。古代机械遗迹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和辉煌成就。然而,现存的古代科技遗迹非常罕见。修复可以弥补古代机械遗迹的不足。我们很高兴看到陆景炎教授顺应时势,在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古代机器复原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制作中国古代高质量科学技术模型的书。纵观图书市场,没有这方面的专著。这是一部创新的作品。
我和鲁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参与了对他几乎所有科研成果的评价。一起参加审议的陶恒贤先生、谭启祥先生、李先生、胡道静先生相继去世。今年(2018年)我超过100岁,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也没有花(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戴眼镜,也没有助听器)。我很高兴再次为鲁教授的新作作序。
鲁教授四岁的时候和他的两个妹妹一起上学。他后来的姐妹去了南开和清华,他去了交通大学。“*”后,有许多事情要做。陆教授长期从事机械设计教学,研究科学技术史、机械史,研究中国古代机械的恢复和发展。他思维敏捷,勇于开拓。他主持了许多研究项目,并在部、市和学校各级获得了许多科技进步奖。他解决了修复研究中的许多难题,使这项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当时,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到处报道他的康复工作。就连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媒体也不时进行报道。《上海科技报》曾在头版刊登过他的照片,称他为“科技新星”。
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疾病正困扰着他。他在1991年和1995年接受了两次脑肿瘤手术,1997年接受了头面部神经搭桥手术,2006年接受了肠癌手术,化疗量超过了普通人,然后继续发展为小肿瘤,并接受了多次切除手术...在第一次脑瘤手术中,医生多次建议他留下遗嘱并通知他即将死亡。脑瘤手术后,鲁教授有一段时间不能说话、走路或进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一直在与死亡“战斗”,他依然坚强、富有哲理、谈笑风生。尽管他的右腿瘫痪了,他仍然继续写作。他编辑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200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武器》(1993年)、《中国古代战争装备图说》(2001年)、《中国机械史》(2003年)、《新一象法要》(2007年)、《中国悬棺研究》(2009年)、《中国古代机械文明史》(2012年)和《佛教对科学技术的贡献》(2016年)。这些“沉重”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勤奋。顺便说一句,当他写《中国悬棺研究》的时候,他把自己生病的身体拖到当年的吊装现场进行调查,这显示了科学家的严谨。那个时候,这个安静、僻静的吊装场所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旅游景点。时任江西省鹰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关华安说:“陆教授,你让一个党摆脱了贫困。”这是对他科研成果的公正评价。
恢复和建立中国古代高质量的科技模式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而学科的交叉是创新的源泉。记得1998年在上海市科委召开的中国古代机械修复研究鉴定会上,鲁教授的修复研究被评为“国际领先”。现在,鲁教授用这本书来回顾这一难忘的科研经历。书中的曲折、突破、欢乐和悲伤都是一步步展现出来的。鲁教授曾说:"经验永不会被带走,智慧将永存于世"。现在他把经验和智慧都留给了新一代的研究者。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作者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书名由编者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