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张丽萍
■我们的记者倪思杰
“研究机构就像家一样。在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平台就像在家里有锅碗瓢盆一样。”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张丽萍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与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八年后,说话时不时带有东北口音,直白而踏实。
自从成为董事后,张立平开始专注于管理。当时,她以坚韧和智慧,逐渐确定了研究所的工作理念——“组织大项目,建设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最终“产生大成果”。
这种直接性和韧性给了张立平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2012年,她当选为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领导物理和化学工业走过了五个硕果累累的年头。今年,作为第1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她再次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从科学家到“科学管家”
在张丽萍的气质中,既有科学家的知性严肃,又有女性特有的智慧。
1997年,张丽萍放弃了国外的优惠待遇,毅然回国。他被破例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她在超分子光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05年,她的研究项目“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和化学转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9年,张立平受学院党组委托,受学院工作人员信任,担任学院院长。从那以后,她成了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全职“管家”。与普通管理人员相比,张丽萍更了解科学家以及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渐渐地,她总结出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建立一个庞大的团队就是要聚集科学家的力量;组织大型项目是建立大型团队的一种方式。只有大规模的项目才能让科学家们走到一起。建造一个大平台就是给科学家配备科学研究设施。只有这样,研究所才能产生巨大的成果。”
凝聚心灵凝聚力量做科技创新的先锋
在张立平的领导下,物理化学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科技创新的链条。这条创新的绳索将物理和化学带到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2011年,物理和化学研究所被确定为第一批进入“创新2020”的机构。
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诞生,“三大突破”均入选我院“十二五”100项突出突破,其中两项成果被评为我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成果。转让和转化科技成果150多项。投资物理化学研究所技术的浙江园林生物公司和包头东宝生物公司成功上市。
丰富的工作成果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张丽萍赢得了广泛的认可。2012年,她再次当选为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4年,他赢得了“全国五一女性模特”的称号。2017年,他获得了“三八红旗旗手”的称号,当选为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抓住机会,以不变应万变。
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不仅让张丽萍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发展的强劲势头,也让她敏锐地发现了科研机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3年7月17日,*主席在访问中国科学院时,提出了“四个第一”的要求。2015年,物理化学研究所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行动”计划首批特色研究所之一。
"作为一个走在山路上的研究机构,物理和化学需要可持续发展."根据张立平和全体理化人员制定的蓝图,今后,研究所将坚持特色定位、改革创新、“三大支柱”、“大工程”,打造“大团队”、“大平台”。
今年,作为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张立平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责任的分量:“面对未来,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觉悟,坚持党性原则,与理化学院全体成员一道,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思考前进的道路。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特色研究所为契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创造“三大”成果,做出与时俱进的贡献。”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7年9月20日)
上一篇:中国新时代开启新的“科学春天”
下一篇:小米账号密码忘了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