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称雨水存蓄空间被侵占是城市内涝主因

科普小知识2022-02-04 14:14:25
...

近日,长沙、武汉、南京等城市遭受暴雨袭击,导致许多路段和道路积水。海景城市频繁,内涝严重。

7日,一条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虽然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在宋代遭到暴雨袭击,但没有一辆汽车浸在水中”。一些人认为这给了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么,城市内涝真的是由排水系统造成的吗?

“内涝会去哪里?”应建立级联滞流排水系统

“不可否认,我国原有的城市管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城市排水系统上安装木板是不合适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水与工程研究所资源研究所所长王家卓告诉《科技日报》,“管网只是一个运输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没有储存雨水的空间。这应该是第一个原因!”

王家卓说,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密度高,硬化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池塘、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被侵占、掩埋和破坏。雨后,水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这实际上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的确,在当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许多自然水体和湖泊被占用,使得城市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洪良平教授也表示同意。

同时,中国目前对洪灾区的管理并不严格。高设计标准的蓄滞洪区在一些城市悄然变成了建设用地,失去了防洪排涝功能。此外,中国的居住区缺乏储存滞留雨水的空间设计,这也从源头上降低了对雨水的控制。

“这次武汉城市内涝严重,是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湖泊的填筑和建筑物的修建导致城市内部承载空间的饱和。另一方面,城外的高水位导致没有地方排水,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长江和武汉的一些湖泊最初是武汉城市排水过程中最大的受纳水体。然而,由于长江上游持续降雨,从6月30日起,长江水位持续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湖泊的水位也过高,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严重支撑。洪涝灾害加剧了这场灾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排水管网的建设水平提高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王家卓说:“要科学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减少积水,增加中间管网的输送能力,最后有个提水的地方。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有一个梯级滞流排水系统,先有峰,后有峰,这样就不会将所有的水排入受纳水体。”

“舒筋活络”,让“大海绵”发挥威力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2013年“*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武汉、北京等城市也被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与最初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并注重横向分流的“灰色思维”相比,海绵城市因注重城市雨水的自然吸收、渗透储存和局部调节而被称为“绿色思维”。然而,在武汉严重的内涝之后,一些人也质疑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性。

“海绵城市不是一夜建成的。”洪良平告诉记者,“目前,武汉只选择了几平方公里作为新区和开发区的试点建设。它还没有完全建成,整个城市将升级为一个海绵城市,这不会在一两年内完成。”

"这场暴雨正好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王家卓认为,目前的形势正在迫使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快,"在目前的背景下,应该做更多的投资,把事情做好。"

王家卓对近期江西赣州宋代水系媒体报道的解读。“福寿沟的设计很独特,是古代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它的后面是一个集成了城市数百个池塘的雨水储存系统。它通过联合调度工作,这也说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城区建设中,人们往往以‘几通一平’为荣,但一些能充分发挥排洪功能的池塘和洼地却被填平了,给城市的排水和防水埋下了许多隐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中地区城乡设计研究院院长告诉记者,近年来,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比城市的科学规划更重要,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城市必须偿还的“历史债务”。

如何让整个城市“舒筋活络”,科学地走出“死水一潭”?“提高城市的自然适应性非常重要。”洪亮平说。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它理解为铺一些透水砖、修一些水库、建一些下沉的绿地,还要让‘大海绵’如山、河、林、湖真正发挥作用。”王家卓认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河漫滩管理应严格执行,严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的选择上,要尊重自然和原始地形,保护一些低洼地、河湖、湿地等,科学划定界限,严格管理。在住宅区的建设中,原有的地形不能随意改变,低洼地区应作为一定的存储空间。此外,建立区域雨水排水管理系统也尤为重要。区域排水总量应明确,不允许非法超排。只有改变模式,从源头上加强管理,避免区域排水“急行军”,才能更好地发挥江河湖泊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