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遥感卫星将形成立体网络 应用步入黄金期
近日,国防科工局发布了第一批高分2号卫星拍摄的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包括北京、上海市区,甚至斑马线的卫星图像
9月22日,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捐赠了世界上首个分辨率最高的30米全球土地覆盖遥感数据,这意味着中国的遥感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国,国防科学工业局最近也发布了第一批由高分2号卫星拍摄的亚米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近年来,随着“高分一号”和“高芬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进入了遥感应用的“黄金时期”。遥感技术已经应用于中国的土地监测、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等行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遥感技术并不遥远
分辨率为30米的遥感数据被认为是描述全球地表覆盖及其变化的最佳尺度。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国家测绘局与十几个单位合作,自2010年初以来开展了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世界上首次开发了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期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面覆盖数据产品,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分辨率地面覆盖信息服务平台。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军表示:“遥感数据覆盖和地表覆盖变化信息作为气候、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基础数据源,对于了解和监测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分析和应对全球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遥感技术应用广泛,作用明显。例如,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2010年青海湖遥感卫星区域动态监测技术投入应用。通过对湖区监测图像进行波段组合、正射校正、图像解译,并结合水利部门采集的水位特征值,制作出青海湖水位界限线,从而获得湖区的最新面积。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四届主席栾院士说:“遥感离我们不远。它就在人们身边,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可以利用月球上的微波和光谱载荷探测月球表面和月球土壤中的元素。他预测,遥感技术有望在未来的地震预测和流行病传播预测中“发挥作用”。
中国遥感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自1988年成功发射风云一号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遥感应用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有十几颗遥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卫星,这些都是世界先进的。例如,高分2号卫星最近发布的第一批亚米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包括昆仑山北京、上海、克拉玛依、天池、云南鲁甸灾区、山西宁武矿区等。高芬二号拍摄的北京西直门高分图像纹理清晰,能清晰地看到十字路口的斑马线,并能区分大小车。
记者近日在成都召开的201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了解到,中国国内的遥感等地理信息设备已经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例如,不久前,一架飞行高度5000米、续航时间30小时的无人机在内蒙古库伦顺利着陆,标志着中国超长续航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成功开发。此外,国内遥感信息系统软件的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同类软件,国内市场份额已超过50%。
中国遥感卫星将形成立体网络
高芬特别项目副主任王成文说,高芬1号和高芬2号卫星目前处于良好轨道。其中,高芬一号已在20多个*部门和行业以及10个省级区域应用示范中心得到应用。
据报道,中国计划明年发射高芬3号、高芬4号和高芬5号卫星。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形成立体网络。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地球观测系统。
王成文说:“中国的高得分卫星有自己的特点,并专注于克服不同的技术困难。例如,高芬1号的特点是分辨率宽度为800公里。高芬3号是一颗雷达卫星,不受天气影响,解决全天候问题。高芬4号卫星是一颗高轨道卫星。高芬5号是一颗高光谱观测卫星。光谱越精细,材料类型揭示得越彻底。例如,一张桌子,高光谱观测可以识别它是金属还是塑料。”
未来几年,中国的遥感、导航和通信卫星将与高芬系列和北斗系列相结合,为公众提供定位、授时和遥感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然而,栾恩杰说,一方面,遥感在中国的应用潜力很大。另一方面,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空间信息产业市场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光明日报记者袁)(原题:中国遥感应用进入“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