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回归高等教育的使命

科普小知识2021-11-15 16:59:58
...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悄然留下了两座丰碑: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前者已成为高等教育史上不朽的篇章,而后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寂。

事实上,西北联合大学只有一年零几个月的历史,这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作打造的西南联合大学的辉煌历史不同。西北联大后,又分为五所学校,即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大学。然而,该司没有减少学校的数量。相反,它扩大和发展,奠定了西北地区更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包括文学,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和师范教育。

在西北联合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先后涌现出24位院士和多位知名教授,如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属加工与材料科学家史长旭和杂交小麦之父赵洪章。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西北联大办学经验仍值得反思。前不久,在由《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12家机构主办的第五届西北联大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从西北联大的运行历史中寻找视角,对两级大学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重拾简单的教育理念

将历史的时钟向前推了79年,在Xi的街道上,人们总能见到长发、几本书和明亮的眼睛的年轻人。当时,西北联大盛行刻苦学习之风。一些学生在晚上自学,一些在黎明时开始学习。灯整夜亮着,留下了美丽的“七星灯”的话语。

坚持“严谨治学”的作风,坚持质量的理念,是西北联大留给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据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明介绍,北洋大学将严谨的学术纪律纳入西北联大,并与其他学校的严谨的学术纪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氛围。

“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在教学风格、学风、师生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上。”雷鸣举了一个例子。在西北工业大学期间,一年级学生被安排在被学生们戏称为“地狱之门”的七星寺学习。学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每年有一半的学生留级或参加补考。用老同学石昌旭的话说,“学生们刻苦学习,就像古代人垂着头,伸着头和腿一样。"

雷霆表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人才。严谨的研究仍然是提高我国大学办学质量的法宝。

不可否认,抗战时期,在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的推动下,西北联合大学拥有大量人才。然而,在学者看来,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指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致力于人才的多元化,而不是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下循序渐进。“西北联大达成了一个重要点,那就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他们制作火柴、蜡烛、肥皂,考古发掘张谦墓,地质勘探发现攀枝花矿产。"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立人才多元化的标准非常重要."

增强活力尤为重要。

建设“双一流”需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加大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然而,仅仅依靠人力、财力和物力投资显然是不够的。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琦认为,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增强活力尤为重要。但是,按照西北联大的精神,首先是它的民族精神、家庭和国家感情、使命感和对国家生存、发展和复兴的责任感。

雷鸣说,中华民族正面临危机。推动学习救国,坚持教育报国,正是中国大学的责任和义务。西北联合国大会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1938年10月在第45届学校常务委员会上确立了“诚实、勤奋和简单”的校训。对“工”字的解释是一种责任感。

“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这样的精神,如果一个想建设‘双一流’的大学教师没有更高的方向,那么整个大学就很难真正成为服务中国、影响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董琦说。

除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外,西北联大还可以学习哪些精神?

董琦指出,首先是西北联大的开拓精神。即使在条件改善的今天,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源仍然有限。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仍然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提高“双一流”建设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西北联大的服务精神。西北联合国大会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许多榜样,积累了良好经验。

第三,西北联大的合作精神。由于共同的历史原因,抗战时期成立的西北联大和后来的几所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设备共享和联合学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联合办学模式应该重新继承

当我们研究和比较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它们共同开创了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了大量的学者和大师。当时,西北联合大学的成就是聚集了大量优势学科力量,为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火上浇油。

厦门大学教授张亚群指出,许多联合学校“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彼此并不相同”。然而,西北方的联合国大会恰恰相反。正式的婚姻只有一年零四个月,但它的精神纽带从未被打破。这是“彼此分离但又彼此分离”的真正含义。

据悉,西北联合大学的学科重组经历了北洋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大学的酝酿和整合。例如,北平大学是作为一所独联体大学建立的,但后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继承者,今天的西北大学,在学科上被称为“五位一体”。

虽然今天的学院和大学分散在世界各地,但由西北联大联合办学的想法仍然有效。

张亚群认为,学科积累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西北联合大学取得如此好成绩的最重要原因是北洋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大学的长期积累。“学科建设具有全球意识,遵循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规则。这些是今天的重要启示。”

在西北联合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人能否认教师的重要性。西北大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他们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在抗日战争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张亚群认为教师、学科和学者之间有一种巧妙的关系。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者因学科而聚集,学科因学者而成为学校。只有依靠人才的聚集,学科建设才能发展成为一流的学科。

目前已经形成的西北联大高校联盟如何发挥联合办学的作用?对此,董琦建议该联盟应建立一个更具实质性的发展共同体,以实现相互合作,共享高质量的资源,并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他的提议得到了在场大学领导和学者的赞同。

西北联合大学

它被称为“西北大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和国立北洋理工大学(今天津大学)迁至Xi安,成立Xi临时大学。太原失陷后,Xi临时大学迁至陕南,不久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

《中国科学日报》(2016-117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