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造节更注重环保理念
“学生们,记住,不要把垃圾留在最后。”
“利用废弃物进行建筑实验不仅可以探索材料的可能性,还可以为学生了解环境、感知材料、体验创新和树立观念提供新的途径。”
这个建筑节的主题是“建筑墙壁和景观”。它发现并构建了材料之美,讨论了建造墙壁的可能性,并刺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中,墙体不仅承载着各种材料和技术,还承载着简单的生态理念和独特的再生技术。"
5月28日,在第三届北京建筑节和第七届创意文化节上,负责展览的老师胡英东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4月建筑节开始以来,竞赛团队报名、方案选择、中期答辩、前期建设等环节终于在5月26日上午7: 00正式启动,各组按照抽签方式正式启动。经过48个小时的紧张施工过程,各具特色的建筑作品逐渐兴起,并于28日建筑节开幕时正式展出。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热情的竞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创新的想法和创造性的利用废旧材料,还需要按照设计方案有序完成切割、组装、建造等环节,并在两天内完成团队合作和联合建设的创造性建筑工程。
这项工作的设计灵感来自儿童娱乐的泡泡。学生们想象出虚幻的泡沫。这些材料都是用废弃的彩色塑料轮胎建造的,使得环保和节能深入人心。
说到创意,参与的学生告诉记者,我们参观了许多垃圾站,选择了各种材料,希望在材料上有所突破。最终确定以轮胎为主要材料,既满足了该施工段的材料要求,又提高了墙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由于塑料轮胎本身是完全封闭的,我们用角磨机锯断了轮胎的内部,在轮胎的外轮廓上钻孔,并用螺钉和螺母固定轮胎以提高稳定性。
据悉,本届北京建筑节本着“立足现实、建设未来、科技实现”的理念,成立了虚拟施工团队,以虚拟校园平台建设为主题,以体验三维虚拟动态场景为基础,拓展叙事能力,突出趣味性和互动性。两组参赛作品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多种虚拟校园应用场景相结合,为虚拟校园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展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为竞赛的组织者,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是首批获得认可的“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并连续四年在学校和北京举办建筑节。在施工过程中,学生对建筑的材料性能、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获得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学习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拓展。与此同时,建筑节吸引了不同年龄的观众观看展览,为学生与公众互动和全民参与建筑科普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第七届创意文化节与建筑节同时举行。以“传承”为主题的创意文化节,举办了“山海经”形象设计大赛和“石画”创意文化展,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传统文化,运用新时代的技术和理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山海经》形象设计大赛的参赛者以《山海经》中的故事为主题,制作了15套精美的服装作品。每套作品都是学生自己缝制的,6套获奖作品被列入创意和文化作品展览。“石画录”创意文化展包括传统文化绘画、书法作品、古代手绘圆扇、仿古手绘纸伞、建筑模型等多种展品。这个创意文化节融合了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特色。为此,建义学院的师生们专门制作了仿古建义的标志,并将其制成贴纸、t恤等周边纪念品。
创意文化节是拓展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意灵感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体现了交通大学学生以创新的时代思维践行“知行合一”校训,坚持“饮水思源、爱国主义、学校荣誉”传统的精神。
本次竞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北京交通大学协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北京交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承办,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民用建筑协会协办。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美术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等17所京津冀高校和中学,以及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学院、北京第四中学、北京第八中学、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等附属中学的52名学生参加了该团队。本次比赛是继2017年第二届北京建筑节之后的又一次规格更高、规模更大的比赛。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的一些科普基地、各种机构的师生和公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