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院士:自主创新已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11月13日,MSTA系列科技讲座第四阶段在清华大学举行,由《科学普及时报》、中国科学普及网和科米直播主办,清华大学科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承办。主题是“腾飞的翅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科技革命”。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等七位杰出人士分享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起草和实施的精彩故事。他们阐述了《规划纲要》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一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许多成就。
徐冠华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目标、战略重点、指导原则、激励政策和重大项目已经陆续实施。《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指标基本实现。“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大大增强。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把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推向新的水平。”
在徐冠华担任科技部部长期间,在党*、国务院的领导下,3000多名著名科技专家用了三年时间编写完成了《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自主创新、跨领域聚焦、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原则。同时,还首次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科技发展目标。这些指导原则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冠华回忆说,16个字的自主创新政策是在《规划纲要》起草时提出的。当时,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战略研究。讨论的问题之一是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最后,在三个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上达成共识:一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第二,集成创新能力弱。第三,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弱。三个薄弱环节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所以大家都同意用加强“自主创新”的表述。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徐冠华在讲话中说:“我们坚信,本着这种精神,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将能够组织一支庞大的创新大军,形成马奔腾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局面。”
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规和机构改革司司长的梅永红在讲话中认为,技术贸易永远不能取代独立研发。技术引进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贸易,但技术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独立发展的过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多的能力与他人交谈。我们需要独立创新的能力。”
原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徐和平作为《规划纲要》编制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在讲话中表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全面影响。自主创新的原则和路径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从全球角度来看,正是因为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它才改变了世界的创新格局和发展模式。
在当天的讲座上,原ARJ 2700飞机总设计师吴醒世、第四代核高温气冷堆主任张教授、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首席专家高院士和国际项目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院士,共同回顾了《规划纲要》对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分别引进大型飞机、第四代核电、新能源汽车、ITER能源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
上一篇:口罩遮不住 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