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呼吁:不要再失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发展良机

科普小知识2021-11-16 17:12:40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牛结晶胰岛素的国家,但是第一个上市的药物是美国公司。目前,胰岛素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接近200亿元,在国内企业中的份额很小。

谈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发展,专家们百感交集。

7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和第五届亚太国际多肽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许多专家借此机会呼吁更多关注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要再错过发展机遇。

多肽药物与蛋白质药物相似,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在于氨基酸的数量和空间结构。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活性高、安全性好、特异性强、药性好。

化学药物是由复合分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靶向化学药物像胡椒粉一样进入人体,杀死病毒和患病细胞,同时也容易损伤健康器官。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药物代谢物也是氨基酸,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中国药科大学的许教授说:“因此,多肽类药物毒性小,安全性高。”

同时,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具有很强的靶向性(特异性),不会对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因此,这些药物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近年来,化学药物靶标的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研发时间和成本居高不下,而多肽类药物得益于人工合成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目前,全球多肽药物市场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拥有80多种多肽药物。慢性病治疗是多肽药物的核心市场,占全球多肽药物市场的75%以上。罕见疾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推动多肽药物市场的“三驾马车”。

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其整体规模较小,但一直保持着长期高速增长。特别是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优势日益突出。

其中,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抗肿瘤新药“抗血管肽”和南京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阿尔布开克”等多种多肽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上市的长效抗艾滋病药物。

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据记者了解,相关项目仅占国家重大新药开发项目的5%。

中国药科大学的许教授告诉记者,在生物制药领域,绝大多数制药公司仍然特别重视抗体和疫苗的研发,而忽视了性能更强、研发周期相对较短的多肽类药物。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30多种多肽类药物基本上都是仿制药和原料药,主要使用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污染大、附加值低、质量不稳定。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龙表示,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多肽类药物都是人工合成或结构修饰的,不仅成分均匀、质量稳定,而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少、效率高。然而,人工合成技术也对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严格的质量控制、稳定的合成和分离纯化工艺、易于放大生产等必要条件。

由于从人工合成胰岛素中吸取的教训,专家们强烈敦促我国不要错过开发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机会。一方面,国家需要增加政策支持和资本投资。建议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在应用指南中设置特殊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支持恶性肿瘤、糖尿病、类风湿等重大疾病的多种创新药物品种和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专家也呼吁企业重视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强有力的合作,提升我国创新多肽药物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多肽产业的快速发展。

(南京,7月5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