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读地球计划”启动
(记者赵广利)“100年后地球会面临气候灾难吗?如果地球升温到2℃,会发生什么?没有科学依据,我们不能单方面夸大,但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尽快采取正确的行动。”在最近的中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大气动力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后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同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预研究和原型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地球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公布。
“地球计划解读”项目的发布,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科学家有可能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地球系统的未来演化进行科学预测。"过去,我们学习不够,情况有些被动."曾庆村说,世界现在使用地球系统模型来预测100年后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国也应该参与进来,争取发言权。
同时,中国拥有世界近一半的气象卫星,开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具有客观紧迫性。“我们的理论和模型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不需要特殊的超级计算机来使我们对地球系统的预测更加准确。”曾庆村指出,全球气象卫星数据在天气和气候预测中的利用率不到10%,“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根据规划部署,预研究项目将建立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可视化系统两个平台,开发地球系统和空气污染区域模拟两个模型,并应用于重点区域的短期气候预测和空气质量预测。该项目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部署,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计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和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参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国杰告诉记者,面向地球科学的计算应用是高性能计算机“专业化”的典型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节省功耗方面,专业计算机优于天河二号等通用计算机。“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对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提高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能耗是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