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开放才能走向成功
■段鑫,本报见习记者
近日,英国国会*、大学与科学大臣黎大炜·茨抵达北京,参加中英经济金融对话。与此同时,维基·莱茨接受了《中国科学日报》记者关于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等问题的独家采访。
《中国科学报》:10月14日,您介绍了英国创新基金会发布的《中国的吸收与发展时期:中国的创新与研究,中英合作前景》报告。请问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取得了什么进展?
维基·莱茨:我认为中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科学研究的数量增长很快。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科技公司和尖端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进步速度是巨大的。
中国正在创造新的创新型企业,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前进和追赶。这种趋势非常普遍,即欠发达国家试图赶上发达国家。由于我们的工业革命,英国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追赶,而且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后来,德国和美国赶上了英国。尽管他们模仿英国,但他们也创造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体系。然后,日本超过了德国和美国。尽管在某些方面它仍然遵循复制和模仿,但它也为其制造业增加了新的元素。中国现在正赶上西方,但它也开发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有人说中国的快速发展是由于其经济的改善,所以它有机会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发明更多的设计。
中国科学新闻:剩下的问题是什么?
维基·莱茨:中国的问题是,首先,如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如何保证投入后的最大产出,以及缺乏同行评审。英国在科学研究上的花费比中国少,但我们将把投资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出。英国发表的论文数量接近全球总数的8%。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占世界论文被引用总数的近12%,其中超过14%是被高度引用的论文。中国需要做的是如何用如此巨大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中国应该变得更加创新,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
中国科学新闻:英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科研论文国际合作伙伴。中英科技合作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加强的?
维基·莱茨:我对此非常高兴。英国非常乐意分享它的经验。挑战在于我们如何进一步推动这种合作,并尽最大努力确保这种科学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英国是一个成功的研究型国家,世界十大大学中有三所大学。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高于其他工业国。因此,我们正在寻找深化中英合作的途径。
《中国科学报》: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脱节的难题。英国是如何成功地将许多技术进步推向工业化的?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维基·莱茨:我们正在给大学分配越来越多的资金,这样大学可以和更多的企业合作。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博士培训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商业知识。当然,还有更实际的措施。我们愿与中方进一步探讨相关合作。
《中国科学新闻》:今年5月,据报道,英国创新组织将获得创纪录的4.4亿英镑预算,帮助企业将想法转化为现实,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商业成功。当你去年在东安格利亚大学发表演讲时,你说*将通过结合学术和工业力量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维基·莱茨:在英国,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委员会负责协助基础研究。此外,我们还有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资助的研究项目。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发展方面,我认为中国和英国可以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应该如何确保有效利用科技投入?
维基·莱茨:说到创新,没有人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你害怕风险,只采取谨慎的措施是非常错误的。你必须意识到有时你应该努力尝试,即使你不能达到最满意的结果。英国*现在正竭尽全力推进每一个项目,但也为可能的失败做好了准备。你无法预测谁将获得诺贝尔奖,但你可以制定一些基本计划。
《中国科学报》:9月22日,13家英国企业访华。中英结对企业将共同申请研究基金,用于创新、科学和商业研究以及可持续制造业的发展。你认为中英两国的这些结对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维基·莱茨: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而不是威胁。中国的崛起不是世界的问题,而是好消息。双方都应该采取更开放的态度,互相分享经验。只有开放,我们才能成功。我想这正是我访华的目的。当然,竞争也是健康经济的一部分。然而,竞争中可以有合作,包括科学技术、企业和*之间的合作。
中国科学新闻(2013-10-21,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