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麋鹿还家33年:从失而复得到种群兴旺

科普小知识2022-02-03 19:11:27
...

麋鹿还家33年:从失而复得到种群兴旺

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冯江摄

麋鹿还家33年:从失而复得到种群兴旺

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

■新宇,本报见习记者

麋鹿,俗称“四象”,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物种,诞生于中国,已有近300万年的历史。麋鹿象征着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复兴,生命的高贵和尊严...麋鹿形象也将参与奥运吉祥物的收集。

众所周知,麋鹿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它曾在我国广泛分布,但上世纪初在永定河被宣布灭绝。1985年,在中英两国*的支持下,启动了“麋鹿再引进工程”,20只麋鹿回到北京南海子,开始了对麋鹿的保护。

濒危物种的再引入是保护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实践,也是拯救野生灭绝物种的一项基本措施。承担这一重任的北京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以下简称麋鹿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育和扩大麋鹿种群,建立高质量的核心种群。它成功地克服了繁殖与保护、饲养与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三大难题,使麋鹿保护种群不断恢复活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2年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的再引进是世界上138个物种的15个最成功的再引进项目之一。

8月24日是麋鹿回家33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33年里,南中国海的麋鹿数量一直在增长。它已经去了这个国家的38个野生地区传播它的枝叶。现在这个国家的人口已经超过7000。

应对八门

回到自然栖息地的物种面临八大障碍,包括食物、水、天敌、繁殖、疾病、竞争、极端天气和人类干扰。每个障碍都与濒危物种最终能否建立野生种群有关。

我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麋鹿都是公元1900年左右在英国乌班西庄园被收养的18只麋鹿的后代,在长期圈养条件下,种群基础小,近亲繁殖程度高,野外生存能力弱。这是麋鹿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焦点。

中国濒危物种科学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些麋鹿的大多数有害突变已经通过基因瓶颈消失,但仍有一些种群突变发生。

据麋鹿中心主任拜加德称,麋鹿种群重新引入的特殊性导致了麋鹿种群的白内障、难产和角生长。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中,麋鹿种群由于细菌感染而遭受突发疾病(如魏氏梭菌病),导致大量个体死亡。

据报道,魏氏梭菌病已发生在猪、牛和羊。动物感染细菌后,死亡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Baigad说,从多年来的情况来看,魏氏梭菌病每四五年在麋鹿种群中发生一次,这往往导致麋鹿猝死,死亡率可达75%。

“这些麋鹿有它们自己的遗传缺陷,所以对于野生麋鹿来说,这种机会主义的病原体真的很可怕。我们也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索这一疾病的相关机制。”拜加德说。

因此,如何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已经成为麋鹿保护和繁殖中必须突破的一大瓶颈。

构建多参数监测系统

影响麋鹿健康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麋鹿的内部环境健康,二是麋鹿生长的外部环境健康。

为此,麋鹿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的专家一起,经过认真系统的分析,认为麋鹿保护的关键手段是制定麋鹿种群健康标准,建立麋鹿健康和栖息地环境条件多参数监测系统,动态掌握麋鹿种群健康状况,积极开展预防和应对工作。

根据对麋鹿自身健康的监测,项目组建立了多参数监测系统,包括应激(粪便皮质醇激素监测)、生殖(生殖激素监测)、营养(甲状腺激素监测)、消化(粪便潜血试验、寄生虫感染试验)、免疫(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指标。其中,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是麋鹿抵抗细菌和病毒的重要屏障,是整个种群安全的重要标志。

麋鹿生长的外部环境监测包括麋鹿栖息地生存因子监测数据采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采集和北京麋鹿公园麋鹿遗传多样性监测数据采集。

2017年3月至12月,麋鹿中心选择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天津、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河北滦河上游、辽宁前山鹿场等地采集麋鹿粪样2600余份,涉及麋鹿种群1200余只。通过分析和测定,收集了7000多种激素数据、4000多种免疫数据、1300多种寄生虫数据和1300多种粪便潜血数据。

麋鹿中心的副研究员张淑玲告诉记者,监测系统对野生动物使用非侵入性取样技术,项目组认为,经过大约3年的数据收集,国家麋鹿种群健康和栖息地适应性评估可以完成。

监控大数据很有用

麋鹿种群生理、免疫和疾病参数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行为观察的工作局面。

麋鹿中心在2017年监测到的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制定麋鹿种群健康指数标准的控制组。Baigad说:“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生活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麋鹿的生殖生理指标、免疫生理指标、应激生理指标等数据。”这也是国内外首次对濒危物种进行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综合分析。

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初步掌握麋鹿各种健康指标的范围,建立麋鹿健康预警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诊断系统,进而为不同地区的麋鹿养殖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就像我们的体检一样,一旦发现异常指标,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异常因素并及时处理。”拜加德说。

在河北承德木兰围场对麋鹿健康资料的监测中,张幼树发现木兰围场的麋鹿肾上腺素水平远高于北京南海子。分析可能的原因,不难发现木兰围场的麋鹿活动范围很大,超过3000亩,所以日常接触的人很少。此外,试验中使用的粪便越新鲜,麋鹿离人类越近,就越容易受到惊吓。“因此,麋鹿的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各种情况,并且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

由于目前麋鹿的总数还比较少,监测人员认为仅仅一两年的监测数据还远远不足以形成一个标准的数据库,需要长期的监测和验证。此外,在监测数据收集阶段,需要通过疾病等突发事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以验证根据监测数据形成的健康标准。

实施麋鹿健康和栖息地生态监测,形成可比的监测数据,结合麋鹿行为、组织解剖等方面的研究,是麋鹿种群健康繁殖的有力保障。蒋志刚表示,对麋鹿种群的监测为麋鹿育种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对进一步开展麋鹿遗传研究和建立基因交换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新闻(2018-08-31,第四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