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科普小知识2021-07-30 19:24:13
...

科学态度是青年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衡量年轻人科学学习状况及其从事科学相关工作意愿的一个指标。这项关于中国青少年科学态度的调查使用了PISA测试中的科学态度测试。

首先,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并认为科学进步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青少年对学习科学有更高的兴趣。调查显示,84%的青少年对学习科学感兴趣,超过80%的青少年喜欢学习科学,超过70%的青少年喜欢阅读科学书籍和解决科学问题。

第二,超过一半的青少年有意愿在未来从事科学工作。根据调查,超过50%的学生愿意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或参与科学项目,67.8%的学生同意“我愿意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继续学习科学”。

第三,青少年基本同意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95%以上的青少年赞同“科学进步通常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科学进步通常能促进经济发展”、“科学对人类社会非常有价值”、“科学进步通常能带来社会效益”等观点。

第四,青少年基本上同意科学与他们自己有密切的关系。93.3%的青少年同意“科学与我密切相关”的观点,86.7%的青少年认为“科学可以帮助我了解我与他人的关系”。

第二,年轻人对科学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他们对研究过程的理解仍然需要提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首先,要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对科研过程的兴趣。青少年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比例最高,为82.2%,其次是人类生物学(77.7%)、化学(74.3%)、植物生物学(73.5%)、物理学(71.4%)和地理学(70%)。与自然科学课题相比,学生对科学家设计科学实验方法的两个探究过程(60.2%)和获得科学解释过程中必要的过程步骤(58.7%)不太感兴趣。目前,受中国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而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过程是辅助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为年轻人提供实践机会。此外,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也优先宣传科学成果。因此,一些年轻人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不够高,无法对科学形成持久的兴趣。

第二,青少年对科学有不同的态度,需要指导。15-18岁阶段是个体科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调查发现,年轻人对科学本身的态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49.4%的青少年认为“科学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同意“科学是环境恶化的原因”的青少年比例为31%。赞成“科学主要造福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比例为40.3%。对科学的态度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青少年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学校教育和社会主流科学观都影响着青少年对科学的价值判断。

第三,青少年仍然有“模式化”科学家的印象。在调查中,80.7%的年轻人认为“科学家是中立和客观的”,71.4%的人反对“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在传统宣传中,科学家经常以概念化和模型化的形式出现。科学家经常被塑造成科学真理的代表,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这种模式背景下,青少年对科学家的理解很容易被片面和理想化,没有更客观和理性的判断。

三。几点建议

一是激发年轻人对科研过程的兴趣,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支持。

学校、校外科技机构和大众媒体应更加关注和宣传科学研究过程,真正激发青少年成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储备。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自然科学课程,增加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课程的课时,让青少年对科学研究过程有更深的理解,以更理性、更真实的态度看待科学研究。校外科技机构通过参观、研究项目、与大学科研人员结对等形式,做好青少年了解科研人员工作过程的桥梁工作,为更多青少年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二是自觉加强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加强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引导青少年用理性思维看待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在中学阶段,科学观、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课程。以使年轻人在理解自然科学学科的同时能够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科学家形象的重点是他们的个人关切,淡化男女科学家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引导更多女学生从事科学研究。

三是加强科学精神宣传,营造青年投身科学事业的氛围。

在年轻人中,我们应该提倡追求客观真理、*探索、理性质疑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宣传,展示科学在塑造人类精神世界和先进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使青少年能够理解科学研究需要有承认未知、容忍失败的精神,并鼓励多元思维。在学校教学和媒体宣传中,通过结合中国梦等理念,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鼓励青少年将来投身科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