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灭活疫苗背后的湖北科学战疫担当

科普小知识2022-04-10 20:25:29
...

聚焦防疫科技第一线

最近,有好消息传来,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批准,已进入临床试验。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加速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从疫苗研发的启动、新冠状病毒基因的测序、病毒株的分离到快速检测、药物研究,再到世界上第一批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湖北省的科技系统在接到命令后即被激活,协调了资源的应急响应。在设立项目、设立特别项目和提供整个过程的后续服务方面起带头作用,科学研究的需求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满足。湖北的科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科学技术应该首先确定方向。

疫情爆发之初,湖北将疫苗研发作为赢得“疫情”的重要方向之一。

1月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学研究所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1月5日,分离出第一个合适的病毒株。1月9日,病毒毒株资源按标准纳入国家病毒资源库,可依法向相关机构提供,为科研、疫苗开发、生物医学筛查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持。新冠状病毒。

1月11日,研究所作为国家卫生委员会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并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中公布,实现全球共享。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2003年应对非典不同的是,面对新的冠状病毒,科技已经从被动防疫转变为主动攻击和提前攻击。

"通过对一些保守的非结构蛋白的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非典相关冠状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在病毒追踪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利用与非典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随后,新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迅速完成性能验证,并被投入到第一线的防疫工作。

新冠状病毒株成功分离后,湖北科技系统反应迅速,协调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组成团队,开展灭活疫苗的研发。

4月2日,合作研究项目、检验检测、临床治疗、疫苗研发成果转化交流会议在韩召开。

科学研究的聚合

1月21日,湖北省科技厅通过定向委托,在紧急情况下启动了“2019年新皇冠肺炎应急科技研究项目”(2020FCA003)。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组织全省优势科技力量,重点开展疫苗研发。

1月23日,湖北新皇冠肺炎应急科研专家组首次召开会议。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武汉金印滩医院等单位的13名专家拧成一股绳,合力进行科技抗疫斗争。

大学、研究所和医院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共同抗击“流行病”。此后,该团队依托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成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菌株的纯化,克服了病毒培养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大规模病毒培养、灭活、浓缩和纯化等生产流程,筛选出灭活疫苗制剂的配方,制备了多批候选疫苗申请注册和临床试验,并成功完成了候选疫苗的流行性、安全性和保护性分析。

4月12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批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研究批准文件和世界第一批灭活疫苗批准文件。湖北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当晚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批人体临床试验。

科学体系信心十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几十种候选的新冠状病毒疫苗正在开发中。

“科学研究人员正在分秒必争地工作。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是科技系统的意愿、勇气和能力。”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继续遵循科研流程,为疫苗产业化服务。

湖北新皇冠肺炎应急科技研究项目启动三天后,首批300万元专项资金到位。在随后的科学研究中,湖北省科技厅迅速应对任何困难,并提供特殊服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科学研究小组紧急协调并完成了13个具体事项。所有要求都被接受并在同一天完成,从而保护了研究工作。

猴病毒感染模型的工作是评价灭活疫苗不可缺少的环节。2月20日晚,湖北省专项科研小组接到科研小组关于开通猴子运输绿色通道的报告。晚上,一封加急信被送到了省总部。湖北省有关官员立即指示加快进程,并及时开通了运送猴子进行实验的绿色通道。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最高的综合技术平台。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能力生产大规模灭活疫苗。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遵文认为,科研水平的“硬实力”表明了湖北省科学体系的信心。(武汉,4月19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