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多地新高考改革方案突出学生自主选择权

科普小知识2021-12-08 23:36:20
...

3月30日,北京市*发布了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条例。教育部已经批准并完成了北京高考改革计划,2017年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国十多个省份已经正式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

从各省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基本上是2014年颁布的《全国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然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可以看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统一考试+选择性考试”模式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性

在计算高考成绩时,几乎所有宣布改革方案的省份都选择了“统一考试+选择性考试”的模式,即语言、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的统一考试成绩加上学生自己选择的三个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成绩。略有不同的是,有些省份选择“6对3”,有些省份给出“7对3”,但本质是一样的,即从6或7个科目中选择3个来计入高考。

因为学生可以从六七门学科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打破了过去文科和理科之间的界限,使得文科和理科不被划分为不同的学科成为可能,也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学习和选择。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许多省份也宣布了改革时间表。例如,北京将在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开始,年级将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将实施资格考试和年级考试。包括大学入学总成绩在内的学术水平考试将显示三个科目的成绩,而其他科目通常显示“合格和不合格”。

大多数省份在计划中提到外语将每年测试两次。从高考科目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突出了考生选择性增加的特点。学生可以*选择何时完成考试——学生可以在高年级完成英语考试,也可以独立选择参加资格考试的科目和高考成绩中包括的科目。这些措施一旦实施,将减轻学生集中精力参加考试的压力,也将改变过去“一生一次考试”的弊端。

合并录取批次更公平。

在这些公布的高考改革计划中,许多提到了高考录取批次的“合并”。

河北省的高考改革计划明确提出在2016年合并两到三批本科招生。江西省也提出今年合并第二批和第三批文学、历史、科学和工程本科课程,统称为第二批本科课程。从2018年开始,艺术和体育的第二和第三本科课程将合并。从2020年开始,将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者的录取程序。北京还提议取消三批本科课程,并将其与两批本科课程合并。

有专家认为,将第二批和第三批本科课程合并,将有助于消除社会对三所大学毕业生的偏见,促进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发展,有利于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

除了合并第二批和第三批,一些省市也提出合并第一批和第二批招生。例如,上海已提出从2016年开始合并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招生,并根据学生高考总成绩和高校的意愿,单独的学校将实施平行志愿招生和招生。山东省还建议,从明年开始,山东的高校将不再有一册和两册。

这样,“一本书”和“两本书”之间的传统区别就消失了,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写。

将“学校+专业”改为“专业+学校”以增加入学机会

在众多高考改革方案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将原来的“学校+专业”模式改为“专业(班)+学校”模式,实行自愿申报。这种看似循序渐进的调整向公众传达了“专业第一”的理念。将目前以学校为目标单位备案后关闭专业录取的“学校+专业”自愿申报形式改为以专业为优先条件,以学校的“专业+学校”为备案单位的自愿申报形式。

与山东、浙江和*类似,在改革计划中也提出在考生填写志愿表格的方式上实行“专业+学校”的方法。

采用“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最终可能无法进入他们选择的专业。然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法,相应的专业可能不是一所学校,而是许多学院和大学。通过这种方式,大学录取将探索“一档多投”和“多种选择”的模式,这将加强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山东省表示,从2020年起将采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方式,而浙江省在改革方案中对录取方式的描述相当简单。这些都表明,以专业为主的志愿者安排在实际操作中仍需不断探索。然而,这种方法的出现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要求高中学生从高中开始逐步澄清他们的专业知识。一些专家甚至指出,普通高中应该建立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让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能制定职业计划,改变学生“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倾向,同时改善高校的教学风格。

高考计划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的第一步。根据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一些一线校长和教师的说法,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打折扣”。例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要求中学实行轮班制,但一些中学在师资储备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存在“走在走上”的情况。因此,各地也要综合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

北京,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