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科普小知识2022-01-05 09:57:58
...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红外摄像机记录的野生东北虎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秦岭国家植物园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塞罕坝人工林场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大兴安岭国家森林小径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罗晓山国家森林小径

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一个民族的生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14项基本战略之一。“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空前的

国家公园进入推广阶段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4年后,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等13个部门的参与下,在云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系统试点项目。

*综合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方案”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方案”后,“祁连山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方案”也于6月顺利通过。8月,中国第一个由**直接管理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9月,**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体系顶层设计的初步完成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实质性推进。

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以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为基础,实现国家所有、国家共享、世代传承的目标。理顺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完善法律保障,加强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和强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一方面,建立一个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统一的分级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确定*和地方*的权责划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在系统保护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统筹各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努力维护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严格规划建设控制,禁止不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开发建设活动。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划定功能区划,实施差异化保护和管理。

第二,依靠社区的协调发展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界定国家公园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边界,协调周边社区建设与国家公园总体保护目标。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引导当地居民、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领域。

最后,应以国家公园立法为基础,确保国家公园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研究制定国家公园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和管理原则,确定国家公园管理主体。制定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协调、生态保护补偿、游客管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巡逻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技术法规。

世界最大的

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幕

10月,陕西省*、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xi市*共同建设的总规划面积为639平方公里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在秦岭北麓正式开放。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植被分区最清晰。它的出现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秦岭国家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分布的五大核心植物园之一。它位于Xi市周至县,规划面积639平方公里。西起黑河,东至周至、户县,北至S107省道,南至秦岭梁。

目前,已建成的公园只是公园工程的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植物迁地保护区和生物迁地保护区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江两湖四馆六区十八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以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突出暖温带特色,重点收集、保存和挖掘秦岭及其周边过渡地区的植物。它是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载体。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旨在广泛收集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北缘的植物,为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物种改良、物种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建设部在一些文件和通知中多次要求加快植物园建设。特别是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植物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1到5个或更多的植物园在建设中。

植物园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或自然风景区。作为植物保护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乏可供收集、引进、驯化、保护、科学研究、推广利用和科普的植物。真正的植物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科学、合理、滚动的发展规划下,经过长期的时间、经验和技术积累而形成的。开放一个花园只是一个植物园阶段的开始。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植物保护组织——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已经对全世界116个植物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如何定义一个成功的植物园。结果显示,只有78%的植物园制定了战略发展计划。就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植物采集和保护而言,发达国家的植物园只能管理和监测50% ~ 60%的物种,而在其他地区,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就科普教育而言,60%的植物园做一般性和象征性的工作,而只有不到40%的植物园能真正让公众了解科学。此外,只有大约10%的植物园取得了真正有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成果,31%的植物园有自己的出版物和期刊。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的调查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即世界上大多数植物园未能有效地执行保护植物多样性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任务,以便公众能够最大限度地认识到植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面临的威胁并采取行动。对于这些在中国还很年轻或者还在建设中的植物园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最大的

三代人在55年内建立种植园

在河北省最北部,经过55年的发展,三代人已经建成了塞罕坝机械林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这是北京和天津的“绿色长城”,以防止沙源和遏制水源。6月30日,河北省委、省*命名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1962年,原林业部成立塞罕坝机械林场。那时,塞罕坝气候恶劣,沙漠化严重,人口稀少。林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大型木材基地,生产中小径材;改变当地自然特征,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风沙源创造条件。学习和积累高寒地区造林绿化经验;学习和积累大型国有机械化林场管理经验。结果,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林场*职工组成了一个369人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4岁。

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3.3摄氏度。年平均积雪量为7个月,年平均无霜期仅为64天,6级以上年平均大风天数为76天。起初,由于缺乏在高山和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林场头两年的造林成活率不到8%。之后,对传统的遮荫育苗方法进行了改进,全光照育苗方法首次在高寒地区成功应用。

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人们在战争中生活得非常艰苦。他们住在棚子里,喝雪,吃泡菜,吃冷饭。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人们没有电,也没有娱乐活动。后来,许多人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由于缺乏医院和及时的治疗,第一代造林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2岁。

植树造林不容易,森林保护更难。为了预防火灾并及时发出预警,森林警卫需要一年365天,不休息一天,驻扎在山上的消防了望塔上。在过去的55年里,近20对夫妇一直在守护着消防塔。塞罕坝数百万英亩的土地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三代人用他们的青春和意志,在荒凉寒冷的北方高原上建造了100万亩森林,展示了由荒地变为森林、由沙地变为绿洲的奇迹。今天,塞罕坝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由建设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增长近5倍。森林总蓄积量增加了30倍,从建设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了192万立方米的中小径级木材。它有效地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它节约水资源,净化1.37亿立方米水质,封存74.7万吨碳,每年释放54.5万吨氧气,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近十年来,与塞罕坝建设之初的十年相比,年无霜期增加了14.6天,年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年降水量增加了66.3毫米。根据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会计评估,林场森林资产总值为20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2017年,河北省将着力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全年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到2030年,塞罕坝计划拥有120万亩林地、160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和86%的森林覆盖率。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北方建设绿色屏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建设生态支持区。

首批

国家森林小径宣布

11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公布了中国首批五条国家森林小径。它们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罗晓山和武夷山国家森林小径。它们穿越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中南地区,跨越许多名山大川、不同的气候带和典型的植被类型。它们是优秀的地理标志、生态标志和文化标志,全长数万公里。去年12月,国家林业局和北京诺兰特生态设计研究院合作出版了《国家森林步道——外国国家步道建设的启示》。这本书最初设想了中国的13条长距离步道,覆盖了中国著名的山脉和主要的林区。

国家步道是指位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度大,具有自然和风景、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代表性,跨越许多著名的山川、典型的植被类型或生态类型的一系列线性河道网络。国家审判制度在欧美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是志愿组织在1968年国家步道国会通过立法法案之前建造的。在欧美国家背景下,民族步道是一项国家基础设施,对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公民参加休闲健身活动和享受自然提供了便利条件。

虽然中国的国家步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幅员辽阔,呈现出各种类型的地形和丰富的山地户外资源。国家步道建设的主要部分在山区和林区。因此,国家森林步道将是国家步道的基本路线和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森林步道的最大特点是它与我国的各种自然遗产相连。优先考虑穿越或邻近著名森林旅游景点,穿越或穿过森林风景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古道、森林公路和废弃道路,并保持沿线原有特色。在人力资源的连接上,国家森林步道尽可能靠近古村落、特色村落和历史名胜,并通过连接步道连接起来。

第一批5条线的选择标准是:它们位于我国的主要山脉;穿越小径所在区域的典型森林;各种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串联;线路总长度达到500多公里;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进一步建设的条件。

秦岭国家森林步道:是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中唯一的东西向森林步道,全长2202公里。秦岭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地理标志。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标志。

太行山国家森林小径:从北到南贯穿华北,全长2200公里。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温带天然林分布广泛。这条小道与许多历史悠久的古道相连,如太行霸兴。

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南起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北至黑龙江漠河,全长3045公里。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完好的国有林区。小径沿线森林占总森林的90%,穿过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罗晓山国家森林步道:从江西崇义到湖南临湘,全长1400公里。罗晓山脉是湖南省和江西省的天然分界线,也是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这条小径与许多历史古道相连,如茶盐古道和千年鸟路-遂川鸟路。

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从西南到东北,从福建的武平到南部的浙江遂昌,全长1160公里。武夷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世界第一

土地覆盖地图集出版

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部双语百万比例尺*土地覆盖图在北京正式出版。这是目前世界上分类水平最完整的土地覆盖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它是唯一一个综合土地覆盖数量和质量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综合土地覆盖类型和参数数据集的空白。

描绘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掌握土地覆盖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仅是区域环境过程基础研究的需要,也是制定国家生态建设战略的主要需要。《*土地覆盖图》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9个研究所和9所大学的240多名科技人员6年来的心血:111,356项全国土地覆盖地面调查数据核查、13轮大规模交叉自检、30,000多个独立地面样品的精度核查、全国31个省(区、市)环保部门用户的对接和反馈。

该地图集使用了中国2010年、2000年和1990年的土地覆盖数据集。这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从地图集中,人们可以很快地了解到我国哪些地方出现了显著的问题,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是否影响了生态功能,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遥感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远距离探测技术,具有监测能力,是获取一致、连续、可比的土地覆盖信息的主要手段。它在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图集也是我国独立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重要实践。空间分辨率为30m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的CCD数据具有成像宽度大、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土地覆盖识别和制图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以此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中国覆盖2010基于自动化大规模处理超级计算平台对8703场景数据进行并行化和标准化。经过31658个国家独立土地样点的精度验证,2010年土地覆盖数据平均精度达到一类的94%和二类的86%。

如今,地图中收集的数据已被国家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以及省(市、区)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科教等部门和行业的100多个单位广泛使用。,共享超过750GB的数据。

数据共享应该是双向的。单边数据共享是一把双刃剑,不利于数据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它还会导致没有人想要产生数据,并最终导致没有数据可用的情况。为此,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开始建立基于云平台的共享机制。它不是单向的数据分发和共享模式,而是双向、交互式和联合的工作模式。数据用户可以参与现有数据的验证,也可以提出新的要求,或者提供更多的地面调查数据来共同完成所需数据的制作。

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在2018年前完成2017年全国1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通过分辨率增强显示更多关于中国土地覆盖的详细信息。

炫彩2017自然篇:生灵和谐 展“绿”意盎然

(本刊由本报记者胡敏起编辑,郭刚监制。)

中国科学新闻(2017-129,第5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