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怎么会有11米长的“贝壳”?

科普小知识2022-02-17 10:20:10
...

在海滩上,总会有一些贝壳被海水卷走。这些软体动物的硬壳非常漂亮。因此,在沙滩上捡贝壳已经成为每个人在沙滩上玩耍的乐趣之一。然而,如果一个11米长的“贝壳”突然从海里拍动起来,恐怕对岸上的人来说并不好玩,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什么样的软体动物壳能长到11米?是鹦鹉螺号。但我说的不是世界上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鹦鹉螺,而是生活在奥陶纪的巨大鹦鹉螺。

怎么会有11米长的“贝壳”?

这种巨大的鹦鹉螺软体动物生活在一个非常长而薄的圆锥壳里。像大多数带壳的软体动物一样,它没有鳍或尾巴。沿着它的下腹部,它有一个柔软的圆锥形肉质管。鹦鹉螺号用这根管子吸入海水,然后施加压力将海水从相反的方向排出,到达它想去的任何地方。鹦鹉螺也可以通过调节壳小腔中的水量来控制它的垂直位置,同时它的嘴和长触须从壳的厚端伸出。除了它有一个外壳,鹦鹉螺看起来很像章鱼的放大版。

那些熟悉奥陶纪生物的人可能知道,在同一时期还有一种相对强壮的海洋生物——海蝎子(巨大的马蹄蟹),大约2米长,有很强的盔甲。在大约一千万年的海洋生命中,这个挥舞着一双巨爪的家伙也是一个霸主。早期的海洋脊椎动物对它根本没有威胁。它们是凶猛的海洋生物。然而,在奥陶纪期间,巨大的鹦鹉螺能用它的触须和嘴撕裂节肢动物,如海蝎子和鱼。

然而,这正是“形势逆转”这句话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巨大的鹦鹉螺在不断的进化中变得越来越小,而海蝎在世代交替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志留纪时期,海蝎子成为鹦鹉螺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