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回国 年底将赴西南印度洋科考
新华社江苏江阴8月12日电(记者罗沙)“向阳红09”号搭载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12日从西北太平洋返回江苏江阴,标志着“蛟龙”号研究任务圆满完成,这是2014年至2015年的首次试航。
这部分科研任务从青岛起航至今已持续了52天,航程超过9000海里。该部门在16个站点完成了常规调查。蛟龙先后在西北太平洋的蔡威海山区和西太平洋的马尔库斯-瓦克海山区进行了10次潜水。通过精确定位采样获得了116个生物样品,21个富钴结壳样品,共计99.2千克,多金属结核样品,共计24.32千克,22个岩石样品,共计107.7千克,沉积物样品,共计26管,海水样品,共计1232升,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视频数据。
在这一部分中,科学研究小组克服了一个接一个台风造成的恶劣海况。蛟龙实现了短期高密度潜水作业,在16天内潜水10次,平均每次潜水时间为9小时53分钟。在进行近海底航行、爬山和在复杂地形中进行详细调查的同时,蛟龙成功地利用微型遥控潜水器(ROV)和原位地质力学测试仪进行了水下作业,展示了蛟龙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完整的工具接口,进一步扩大了蛟龙的作业能力。
通过对该航段的调查研究,科研团队基本摸清了蔡威海山区矿区的资源和生物状况,加深了对蔡威海山区生物分布规律的认识,基本摸清了富钴结壳矿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基本掌握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和矿区的环境状况。
据报道,“蛟龙”号将在完成该航段任务后进行各种维护工作,并将于11月起航前往西南印度洋,在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热液硫化物勘探合同区进行作业。这一地区的海底地形更加复杂,将对蛟龙号形成新的挑战。
“我们欢迎国内有关科学家对蛟龙号获得的样本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蛟龙”号的总指挥刘枫说,我们也欢迎科学家们提出更多的科学命题,让“蛟龙”号在中国海洋科研领域走向国际前沿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原名:《蛟龙》年底回国在西南印度洋开展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