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天体物理学家

科普小知识2021-08-20 12:35:44
...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15日)是一位印第安裔美国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钱德拉塞卡与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威廉·阿尔弗雷德·福勒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研究。他也是另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钱德拉塞卡在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的弹道学研究实验室工作,进行弹道学研究并完成了一些报告,如“关于平面冲击波的衰减”和“冲击波的正常反射”。

从1929年到1939年,钱德拉塞卡把他的研究集中在恒星的结构上,包括白矮星理论。后来,从1939年到1943年,他继续研究恒星动力学。从1943年到1950年,钱德拉塞卡致力于辐射传输。他后来在1950年开始研究磁流体稳定性和流体动力学,直到1961年才结束。自1971年以来,他一直在研究黑洞的数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他专注于引力波碰撞。

钱德拉塞卡从1952年到1971年是《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主编。他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传输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90年到1995年,他研究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于1995年出版了《普通读者牛顿原理》。

钱德拉塞卡还是国际科学院的荣誉成员。钱德拉塞卡于1995年在芝加哥死于心力衰竭。他一生写了大约400篇论文。

1983年,他因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钱德拉塞卡最著名的成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他描述白矮星的质量极限是太阳质量的1.44倍。如果超过这个极限,恒星将会坍缩成中子星和黑洞(在成为超新星之后)。

钱德拉塞卡的极限是由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计算的,当时他正从印度旅行到英国的剑桥。为了纪念钱德拉塞卡,预计于1999年发射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98年更名为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