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SinoProbe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给世界讲地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探针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第八项目组的负责人,董树文的办公桌上有两台显示器、一台笔记本电脑、大量书籍和各种报告。
在接受采访的两个小时里,他在三天内完成了美国之行,并在去美国之前安排了两项重要的报告任务:其中一项是向上级报告分阶段工作,并申请下一阶段的资金。此外,他还得应付他面前的几个记者。
看似混乱的局面已经由董树文平稳地处理了。用清晰的方式回答问题,侃侃会谈论它。和他一起忙碌,似乎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不仔细看一下他的简介,很少有人能看出他将近60岁了。他开玩笑说他头上所有的白发都是这些年来的。
经过五年的工作和一个1500人的研究团队,它背后的起伏就像饮用水。
科学新闻: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做了五年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取得了这样的成果?
董树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勘探专项工程的实施。过去,深反射剖面是由各部门自己实施的,国内没有统一深勘探的大型项目。我国在“上天堂”和“下海”方面取得了突破,但“登陆”起步较晚。中国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登陆”的专项工程。自2008年以来,通过在短时间内集中资金、力量、技术和资源,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这些还不够。就中国的领土、复杂的岩石圈和地壳结构而言,我们需要大约5万至6万公里的反射剖面来了解地下情况。然而,仅仅完成了10,000公里,至少还需要40,000到50,000公里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成就水平。此外,我国的地球结构比美国复杂得多。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新闻:中国探针为什么设立九个项目?
董树文:当中国探测项目小组第一次成立时,它的目标是探索地壳的物理性质、结构和活动。它建立了九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不同的任务,基于国家对矿藏的搜寻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其中包括:中国大地电磁网探测天然电磁结构;地壳的深反射结构等。这样,地壳的电导率、比重、磁性和波阻抗结构等。地球物理参数结合得越多,我们就越能确定深层地下物质的性质。
除了全国范围的电磁网络外,项目组还建立了一个地球化学网络,即78种元素的分布图。元素可能离表面很深。
原地应力项目研究当前地壳运动中应力大小的变化,并建立一个局域网来预测地震。目前,我们已经在汶川地震、整个南北地震带和北京部署了仪器。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科学钻探,使矿区变得透明。这不像全国范围的剖面反射探测,而是做成三维的。
收集到这些数据后,我们将把数据放在地球模拟器上进行模拟。随着数据的改进,地球的模拟将越来越模拟化。理论上,模拟地球可以根据每次地球应力的变化来预测下一个应力释放点,从而发出地震警报。
科学新闻:九个项目中的第九个是设备研发,设备的独立研发似乎至关重要。
董树文:中国95%以上的深海勘探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就像我国大多数高科技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样。在深度勘探的实验阶段,可以从国外购买设备。如果我们想进行下一个地壳勘探项目,我们不能再依靠购买。一方面,外国仪器非常昂贵;另一方面,关键仪器不可用,如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航磁仪器。
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特殊项目提高中国的设备水平。因此,将从专项资金中拨款3亿元用于支持第九个项目和设备研发。
深层勘探最重要的设备有四种:地震仪,接收地震波的设备;二是电磁仪器,用于矿区深部勘探。第三个是无人飞行器的航磁仪器。第四个是钻机。
目前,我们逐步具备自主研发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并不断提高。我们有50或60项发明专利。我们将为下一个地壳勘探项目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特别是为关键仪器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科学新闻:大多数国际深度勘探项目是由地球物理学家领导的,而你,作为项目的领导者,是地质学家,领导单位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为什么?
董树文:事实上,大多数地球深部勘探属于地球物理学,所以地球物理学家对许多国家负责。“中国探测”是一个多学科项目,不仅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勘探技术、计算模拟技术,还包括大型设备和仪器的研发技术。作为特殊项目的负责人,我的核心是组织好每个人,发挥各方的作用,协调各方的利益。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支持我。
因此,加拿大LITHOPROBE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罗恩·克洛维斯(Ron Clowes)在参观时表示,我们的跨学科项目比美国组织的项目要好。
科学新闻:你必须带领一个超过1000人的团队对不同的专业项目进行研究。你如何管理它?
董树文:说到特殊管理,必须提到大科学的概念。当时,我借鉴了加拿大和美国的深度勘探项目,结合国情探索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大科学项目中,团队凝聚力是首要条件,合作是唯一途径。其次,我们应该寻找共同的兴趣和科学目标。第三,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兴趣包括两部分,权力和金钱。在设立项目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在项目中有自己的位置。在资金分配上,虽然土地科学院是牵头单位,但我们的科研经费还不到总经费的三分之一,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我们合作。
此外,在项目申请之初,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关注国家目标,将国家需求放在首位。当资金被批准后,我们将目标分解成项目,然后分解成主题。至于谁来承担责任,需要竞争。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确保有效实现国家目标,项目主题由不同级别的人负责。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方法是有效的。
科学新闻:中国探针正在与高校合作以增强科研实力吗?
董树文:首先,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相关研究课题,有的也在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达到优化资源的效果。第二,我们计划中国探测将继续进行15-20年,这将需要几代人来完成。因此,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接班人。高校是最好的载体。
科学新闻:中国探针收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公开似乎是焦点。
董树文:来自中国的检测数据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颠覆了以前的模型和理解,并可能真正带来地球科学的创新。我坚信局限于地球表面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地球很厚。如果你只看地球表面,你会掩盖许多深层现象。尽管深度勘探仍然揭示了地壳结构的现状,但结合地质学,这些数据可以讲故事,也可以讲很长的故事。
我们计划在2014年底发布一批数据。当然,它是逐渐公开的。然后是目标服务,免费提供。另一个是交换数据。当你成为合伙人后,你给我你的数据,然后我的数据就可以共享了。这样,另一方可能只提供1%的数据,而享受我们99%的数据,数据的“盘子”会变得越来越大。■
科学新闻(2013年第12期科学新闻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