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不如改成“需要”

科普小知识2021-08-05 14:21:47
...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中国在1919年缺乏科学精神,2019年仍然缺乏。

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不如改成“需要”

总编辑刘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尽管有争议,我相信许多人仍然同意它。在线读者的评论也是真实的。但在讲话中,总编辑刘把许多其他问题归咎于缺乏科学精神,如:

科学精神的缺乏伴随着许多丑恶现象,如学术腐败、欺诈、夸张和浮躁

“诚信问题正深深困扰着我们的社会...什么能创造独立的人格?古希腊人给出了经典的答案:科学。”

“契约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孪生兄弟。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此外,刘主编特别强调了两点来说明他的科学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不能等同于科学成果,二是科学精神不能等同于科学家。这是伟大的,因为他心中的科学精神并不等于你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产生了多少科学成果,而是达到了“独立人格”和“契约精神”的境界。因此,在他的演讲中,他钦佩古希腊和欧洲的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刘主编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但实际上中国缺乏大量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理性精神、契约精神和独立精神。他崇拜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贤,这可能意味着中国也缺乏人文精神。这真的不是一个篮子。

因此,如果你想和刘主编争论,你必须有所准备,因为他描述的是一些无法量化的东西。

科学质量是可以量化的。一旦用某种标准来衡量,可以说全世界都缺乏科学素质。

例如,即使根据美国的测试,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也与美国相差不远。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用10个简单的问题测试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美国公众的正确率是60%,中国是40%,而发达国家就不那么好了。此外,对于“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判断问题,各国的正确率都很高。然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数据是空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的平均得分。

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不如改成“需要”

中国可以对其公民的科学素质保持乐观。到2018年,中国将有820万大学毕业生,到2020年,全球25-34岁的大学毕业生中将有29%来自中国。不难推断,按照定量知识测验的标准,中国人的科学素质将继续提高,因为这最终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中国的教育规模就在这里。

然而,科学素质并不是刘主编的科学精神。

基础科学研究的力量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自然杂志的自然指数。自2012年以来,美国一直是第一,中国第二,德国第三。随着中国科研经费的增长,中国在自然指数方面的表现将会越来越出色。

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不如改成“需要”

但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力量并不是刘主编的科学精神。

生产率是可以量化的。最近,备受争议的胡鞍钢量化了其综合国力。他总结说,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美国,但其劳动生产率没有达到美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依赖于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升级,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依赖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