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厉害了,中国科技:天宫一号 天外归来

科普小知识2022-06-02 16:36:30
...

厉害了,中国科技:天宫一号 天外归来

人们的视野

4月2日,中国首个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像流星一样从外太空返回,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天宫一号大约在8点15分坠入南太平洋中部。

再见,天宫一号,但你的美好时刻永远不会被忘记。

飞行

广阔的空间第一次迎来了“中国宫”

1992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的一部分,发展目标飞行器的计划已经在早期规划阶段确定。十年后,任务计划被采纳。这时,它没有名字,而是直接被称为“目标飞机”。这个昵称被称为2006年。今年,在最初的样本被开发出来后,研究人员给了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

现在没人记得是谁想出了这个名字。但是天宫,像以前的神舟和嫦娥一样,无疑有它自己的名字“中国风格”。

2009年,天宫一号模型公开亮相——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采用资源舱和实验舱两舱结构。2011年6月29日,它被运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在弱水河边等待飞翔。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火箭起飞的巨大轰鸣声令人无法抵挡。火箭慢慢升起,飞得越来越高,飞得越来越快,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天宫一号飞船在空中从不同角度切换,“一切正常”的声音不断传回。21时38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广阔的空间第一次迎来了“中国宫”。

对接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1年,一场优美的太空舞蹈在离地球343公里的地方上演。两名舞者,都来自中国: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

11月3日凌晨1点36分,12个对接锁准确启动,数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时工作,天宫和神舟毫不犹豫地牵手拥抱,开始了为期12天的双空间舞蹈。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宇航员景海鹏像一条灵活的蓝色小鱼,双手着地“游”出对接通道,出现在天宫一号上。仅仅一分钟后,宇航员刘旺“游”进了天宫一号。女宇航员刘洋用手一点一点地“漂”进了轨道舱,就像一根轻羽毛。

2012年6月18日下午,天宫一号迎来了第一批家庭游客。三名宇航员的到来也给天宫一号带来了温暖。除了繁忙的空间科学实验,刘洋还经常清扫天宫一号。刘旺在太空中吹口琴,为妻子送上生日祝福。景海鹏像老大哥一样,稳定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6月23日,宇航员在“天宫”庆祝端午节,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中国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是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天后,一个精彩的场景在太空上演。

6月24日,暂时离开天宫一号的神舟九号在刘旺的控制下平静地被带到140米的泊位。12点42分,神舟九号从自动控制变成了手动控制,也就是说,它的每一步都将由宇航员控制。

为了精确控制航天器和天宫之间的角度,它相当于一架8吨重9米长的飞机的“100米针入度”。刘旺一边看着仪器一边控制着手柄。调整,前进,调整——12点48分,神舟九号的对接环捕获了天宫一号。

12点55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紧密相连。对接成功,完美的“十环”在广阔的空间中展开。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中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回家

数据服务在延长服务两年半后正式终止。

2013年6月20日上午,天宫一号成为中国最高的平台。来自孔子故乡的女宇航员王亚萍在这里给全国的年轻人做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演讲。

课程在10: 11开始。为了更好地展示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宇航员聂海胜盘起双腿,进行了“悬浮冥想”。王亚平用手指轻轻推了推,聂海胜摇摇晃晃地向远处走去。在太空中,孩子们熟悉的玩具陀螺也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具:一个静止的悬浮陀螺,向前推动和滚动;另一个陀螺也被推动。这一次陀螺没有滚动,而是快速向前移动。在40分钟内,王亚萍成功地完成了五个实验,包括质量测量、钟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

送走神舟十号后,天宫一号完成了主要任务,进入了“退休”生活。但是它不愿意孤独,继续工作。

2016年3月,已经延长服务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开始了漫长的归途。

在太空独自飞行两年多之后,天宫一号返回地球,并在南太平洋中部着陆。它的大部分部件在重返大气层时被烧蚀和摧毁。

多彩的谢幕意味着更精彩的表演即将上演——今天,天宫二号已经发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很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