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晒自主招生考题 招办称杜绝“高考加强版”
4月6日是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第二轮考试日。
上午的考试结束后,余寒带着试题走进教室,开始与北京的许多媒体见面和互动。根据惯例,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有许多东西要对外公布,包括口袋里的复试题目的官方版本。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独立招生的大学中非常罕见,现场的许多记者感到“惊讶”。
不久前,教育部提到的一项“实施”级指令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提到,高校自主录取考试“原则上只有一个笔试科目,不超过两个,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被许多媒体解读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向”的风向标。
自2003年首批22所高校开始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到2012年试点高校数量已达到90所。在10年的改革中,“独立招生”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最具社会批判性的是,自主招生已经走样,成为一些高校的“捏尖”方法。与此同时,它增加了那些准备考试的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沦为“小高考”。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公开表示:“学校考试是高考的补充,所以没有必要重复类似高考的考试。”
于汉对此并不担心,他说,早在2011年,清华大学就已经在自主选择和复试中采用了综合面试和专题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与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自主选择和录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具有学科专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相吻合。
根据清华大学对公众开放的试题,在主题访谈中,建筑学科要求考生使用自制的PPT进行自我介绍,并在5分钟内“形象地”展示考生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审美能力。数学学科采用“同一起跑线考试”的方法,在考场向考生讲授30分钟的新知识,然后组织考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并立即进行笔试和面试。
在综合采访中,一些最新的热点问题被采纳,如第一个话题:“最近,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导致数名感染者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都非常关注这一疾病,并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但公众仍然非常渴望了解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各种信息。如果你是新闻发言人,你认为公众此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相应的问题是:“如果信息发布后社会出现恐慌,你会怎么做?”
更重要的变化反映在初步审查中。2013年,三大大学自主招生联盟(以清华大学、北约和卓越学院为首的“华沙条约”)的笔试科目都被“精简”,今年从之前的3个甚至7个减为2个。以清华大学为例,笔试科目为“数学与逻辑”加“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
复试当天,于汉没有给出任何关于笔试科目的具体问题,但他对“华约”7所学校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择学术能力测试”的“AAA级测试”的考生进行了调查。
俞涵说,调查从多个维度提问,如AAA试题的大小、难度、开放性、探究性和新颖性。这项调查的对象是1300多名考生,包括“华宇”7所学校,涉及8个不同的考生来源。根据调查,在难度和探究性指标方面,数学和逻辑的结果显示“49%的学生认为题目比较难”,“51%的学生认为题目比较探究”,另外两个科目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对应数据分别为55%、63%和51%、71%。这让余寒感到“欣慰”,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说明学生认为问题难的原因是问题“生动”,而不是问题太大或太陌生”
他还认为,这样一个话题对选择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我们结束了‘小高考’,它绝对不是高考的升级版。”
在普通高考评价体系下,综合排名高的学生在独立高考中似乎不再“受欢迎”。韩雨给出了最新的例子。在今年800多名复试考生中,北京有100多名学生,其中有些人不是“全才”。他告诉记者,“像人大附中一样,学校的前30名学生都非常优秀。过去,他们可以在自己想去的任何一所学校参加考试,但今年,在清华大学的前30名候选人中,有近10人参加了考试。”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标明确后,相应的选拔考试也在发生变化。按照这种逻辑,余寒说:“可能人们过去认为自主招生是大学在高考前的‘小高考’,甚至像是有奖考试。现在这样想或这样准备是错误的。”
然而,从候选人的实际比例来看,具有特殊学科专长的候选人的人数似乎仍需提高。俞涵说,今年进入清华大学学科专业面试的学生不到200人,不到复试总数的1/4。然而,通过这一渠道最终选择的是“只有40%的独立注册候选人赢得了专业点”少于100。
此外,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三大联考“瘦身”以避免沦为“小高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落入“奥赛罗”的陷阱,成为一个纯粹由特殊学生参加的游戏。换句话说,在明确自主选择的主要对象后,如何运用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特别是在中小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对自主选择“具有学科专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
俞涵说,综合素质强的候选人也可以申请新的试点项目,如清华大学现有的领导项目。在这个问题上,韩愈也希望大学能做更多的自主探索,所以他呼吁“给大学更多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