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气象灾害面前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科普小知识2022-05-04 17:27:15
...
近年来,城市中严重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公共管理、防灾减灾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城市如此容易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城市气象灾害有哪些新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的预防?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随着全球变暖,城市中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了。人们过去常常哀叹城市化是如此方便和美丽,住在城市真的很好。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这个城市面临的各种灾害风险并不小。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表示,城市经常遇到的气象灾害包括内涝、干旱、缺水、高温、雷电、霾和暴雨引发的大风。城市气象灾害具有影响大、范围广、损失严重的特点,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对气象灾害,为什么城市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击?一些专家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变暖,城市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这使得城市气象灾害的后果更加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说,地球气候系统是由大气、海洋、冰、生物和陆地组成的复杂系统。近年来,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有所增加。天气和气候异常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是水循环的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异常,它们反映了全球变暖的影响。丁说,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温度将增加,蒸发和蒸腾作用将增加,大气中的水分含量也将增加,从而增加水循环的强度。第二,全球变暖将增加大气的“蓄水能力”,也就是说,大气中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当大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时,只要满足降水条件,就会发生降水。随着大气“吞噬”更多的水蒸气,降水的强度将会加强,这可能会导致洪水。此外,气候变暖也导致大气环流异常。气候变暖改变了地球的热量平衡,削弱了大气环流的纬向(东西向)流动,但增强了大气环流的经向(南北向)流动。纬向大气环流减少,经向大气环流增加,南北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天气通常是不正常的。“全球变暖后,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异常,原有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导致今天异常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复杂局面,导致干旱和暴雨并存。干旱越来越频繁,面积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雨越来越大,中小雨的频率普遍降低,暴雨和暴雨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丁对说:城市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它们具有“放大”气象灾害的功能。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焦说,“高风险城市,无保护村庄”是近年来气象灾害特点的总结。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天气灾害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事实上,除了频繁的“极端”天气,城市本身也有“放大”气象灾害的功能。例如,即使四五级风穿过城市,也可能导致当地风速增加和风灾,这是由城市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的“窄管效应”造成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城市下垫面(指与低层大气直接接触的地表)和地貌的变化会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中的气象灾害在人类活动中留下印记。城市浑浊岛、热岛、干岛、湿岛和雨岛效应的存在与此密切相关。暴雨和洪水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郑江平指出,热岛环流有利于城市上空热对流的发展,在城市高层建筑密集区容易造成暴雨。此外,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并可能导致城市地区比郊区更多的降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减少和明显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高温现象越来越突出,威胁着居民的健康,造成城市水电供应短缺,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城市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城市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交通等生命线系统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严重影响。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不完善,加之大规模硬化,钢筋混凝土随处可见,降雨时渗透性差,不易渗水,且易形成内涝等灾害。面对越来越强的降雨和频繁出现的“奇怪天气”,城市的气象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作为防灾减灾的“信息树”和“发令枪”需要进一步加强。郑江平说,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提高了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然而,目前全国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能力与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郑江平表示,针对城市多发灾害的“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早期发布、早期处置”的预警体系在大多数城市尚未完全建立。城市突发性和地方性灾害性天气的短期近期预测能力有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该系统快速、方便、使用方法多样。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服务体系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