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_七夕吃什么传统食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1.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2.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10.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吃什么传统食物既应时又应景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双巧手。
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
2、吃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绿豆芽,这绿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长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将绿豆芽和肉丝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调味料做成豆芽汤。面条煮好抓到碗里,将豆芽汤浇上即为“巧芽面”了。
3、吃花瓜
七夕节当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刻成奇鸟异状,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图案,用来拜织女、待客等,称为“花瓜”。
4、吃江米条
七夕节吃江米条是老南京人特有的习俗。江米条是将糯米粉与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团,放入锅里蒸熟;再将蒸好的面团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团稍微变干,用刀切成面条,放入油锅炸熟,炸好的江米条沥干油后抹上糖浆即可。
5、食五子
七夕节“拜织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榛子,焚香拜祭后,这些贡品也就成为宵夜食物。
6、吃巧酥
七夕期间,民间一些糕点铺会制作一些牛郎织女模样的酥糖,俗称“巧人”或“巧酥”,销售时会说“送巧”或“送巧人”,十分讨巧,很适合七夕节食用。
7、吃鸡
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这天才能“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得分开。人们很同情牛郎织女,流行在七夕这天宰鸡,意为没有公鸡报晓,牛郎织女就不会分开。七夕节吃鸡也就成为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地方一到七夕节,就把大公鸡从鸡窝里抓出来,放到屋里用框子扣起来。他们认为公鸡换了地方怕生,就不会打鸣,这样牛郎织女在一起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8、吃蚕豆
“分豆结缘”是福州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每年七月初七,亲朋好友和邻里之间都要相互赠送、分食蚕豆,“蚕”与福州方言里的“缠”谐音,意为把好事紧紧缠住。
9、吃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门台山的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当地家家户户都要拜神,称为“幕仙”,菱角、凉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贡品。
10、麻老
麻老,正确名应该叫麻糯,是福建龙岩特有的一种糕点,是专为纪念牛郎织女而生的七夕节食品。在龙岩地区,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几天就要购买麻老赠送女儿,尤其是出嫁后的第一年,要用小箩筐整担送。
11、吃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12、吃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13、吃石榴
在福建东山岛,七夕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这天的晚餐就用使君子煮螃蟹、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晚会后,大人会叫小字辈拿石榴放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
"七夕节"是如何诞生的
七夕节又称为七巧节,这个节日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汉朝时期。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证明在当时已经有七巧节这一传统节日。
七夕节的产生随着当时经济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由于纺织技术有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古代淳朴的劳动人民,就为纺织技术的起源增添了一定的神话色彩。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诉说纺织技术的渊源,这其实就是牛郎和织女传说的源头之一。
相传古代天帝的孙女现擅长织布,每天为天空纺织七色彩霞,由于不喜欢这种枯燥的生活,所以织女偷偷下到凡间嬉戏,并遇到了河西的牛郎。
织女因为贪恋人间情感,和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还把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会人们养蚕和纺织技术。
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情很快被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到凡间把织女强行带回天宫。牛郎由于上天无路每天痛不欲生,后来他放牧的老牛告诉他,将老牛的皮做成鞋子就可以上天去找织女。
于是等老牛死后牛郎就用牛皮,做了鞋子带着自己的儿女踏上云霄,王母娘娘得知之后用金簪划出一道银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在银河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打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万的喜鹊就会飞过来为牛郎和织女搭乘鹊桥,长久分离的相思之情。
使如此短暂的相会就像梦幻一样,仿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没有分别便不知相聚的不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逐渐流传,后人在七夕节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和庆典,既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祝福,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段美好的爱情经历。
七夕节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最早人们对天文的认知很有限,最早对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认识来源于纺织业的产生,由于民间传说加上纺织业日趋发展对织女星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多,除了牛郎织女星之外还有北斗星。
北斗星第一颗星叫做魁星又称为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也将七夕叫做“魁星节”或者“晒书节”。笔者认为人们崇拜星宿或者对七夕节早期认知,都来源于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女孩子希望自己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希望自己像织女一样拥有高超的纺织技术,男孩子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够高中状元建功立业。
下一篇:2021七夕节要送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