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12-06 22:29:14
...

当大学成了一个消除童年、浪费青春、扼杀士气和几乎没有回报的陷阱时,知识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大学成为官方圈子、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名利场时,大学的谎言摧毁了中国精英大学的生长土壤,成为可怕的大学。当大学成了一个消除童年、浪费青春、扼杀士气和几乎没有回报的陷阱时,知识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大学成为官方圈子、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名利场时,大学的谎言摧毁了中国精英大学的生长土壤,成为可怕的大学。

主要官员、行政官僚、评估泡沫、宏伟建筑、厚而暗的人际关系、阴暗的排名、资源集中、招生产业化、盲目扩张、文凭贬值、金融腐败、监管无力、教学正规化、学术边缘化、科学研究虚伪、精神犬儒主义、姿态保守主义、文化肤浅、教学目标相似、教学大纲统一、学科设置短视、教授娱乐、学者道德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学习社会商业化、作弊常态化、爱情游戏、频繁暴力和心理危机...

通过简单的归纳,我们可以得到30种经常被舆论批评的大学疾病。但是,即使一所中国大学就像一个身体越来越臃肿、精神越来越萎靡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认可,你仍然愿意冒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风险——你认为有必要在你生命的前18年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因为你年轻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你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你结婚时岳母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让你在生活中受到束缚。

由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山西省临县已*关闭网吧。县里所有的网吧都完蛋了。杭州的母亲为孩子的努力学习付出了数千元,而小学生则为学生周刊《学好是我赚钱的途径》写“评论”。“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的口号被贴在了这个小镇的中学教学楼上。这种“出路”就像是整个社会为你设立的赌博游戏。你赌的是幸福、*、幻想和天真,即使你得到的是北京大学学生因卖猪肉而贬值的残酷结果。

这就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一生经历的“摧毁一个人不懈努力”的陷阱越多,成就就变得越珍贵。这个陷阱越明显,支持者就越多。你越是认识到这个陷阱的危害,你就越需要进入它。都是因为陷阱的布局,参与者和受害者,说实话,每个人都有一份。

大学变得功利化了,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被最大化了。当大学成为一个陷阱,消除童年,浪费青春,扼杀士气,几乎没有回报,知识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大学成为官方圈子、购物中心、游乐场和虚荣的场所时,大学的谎言摧毁了中国精英大学的生长土壤,成为可怕的大学。

为什么大学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据说知识改变命运。学了这么多知识后,我看不到命运有任何变化。”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杨元元在自杀前说。“耶鲁改变了我的生活。”2010年,耶鲁大学的中国毕业生张磊在一次公开忏悔中说。他想向耶鲁捐赠888.88万美元,据说耶鲁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最大的捐赠者。

两者都以生命的命运为例。杨元元的这番话使公众质疑教育。公众质疑章雷为什么没有向他在中国的母校捐款——幸运的是,天涯网友仍然救了他:“向耶鲁捐款不一定反映价值,但向中国捐款肯定不反映价值。”

2009年,重庆数万名高中生拒绝高考,湖北省26000名学生放弃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申请者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一种“读书无用”的新理论正在兴起——《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个小故事,说我的表弟是一个装修工,平均每月能挣2500元。我的堂兄差不多一年前从大学毕业,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我真的很感谢自己没有被大学录取,”这位农民工的表弟说。

为什么大学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

在古代,彼此是一种家庭关系,“如果一个人不接受教育,他的父亲就会有罪。”教学不严,教师懒惰”;1919年后,当蔡元培想把国子监变成一所现代大学时,学校是自治的,学生是*的,他们是朋友。自1952年以来,中国大学一直在研究斯大林模式。大学实际上是高等技术学院。他们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是同事。1977年,11岁的高考大门再次打开,大学迎来了一群最理想主义的追求者,他们彼此相爱。到2010年,大学入学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大学城的建立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贸易关系。

当我们失去像父子一样亲近大学、像朋友一样亲近彼此的精神和道德时,大学将只有满足短期需求的供求关系——江苏省在10年内改变了5个高考计划,50万考生的命运也随着时代而改变。《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几年前的热门专业已经迅速成为“失业热点”。法律、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专业是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独立知识分子阶层”严重脱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没有进入亚洲大学排行榜的前十名。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表示,中国要成为世界级大学需要20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礼貌的声明。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特(Schmidt)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的大学:“他们认为社会只需要更多才能超越:更多的课程、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和更多的校舍。”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孕育*思想并最终*表达它们的最糟糕、最理想的地方。”

当大学失去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时,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不少于10万的北京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成为唐家岭的蚂蚁;《中国青年报》对数万人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上了大学,51%的人认为他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也许,都是因为大学生只是装配线上的产品。在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18年里,他们只是为了上大学才学会了参加考试。进入大学后,他们只是为了找工作才学会了考证——他们的父母、中小学和大学共同制造了一条工具传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已经研究了18年的东西在未来都是他根本不需要的。

当大学将人才教育数字化时,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分化,人格可以认证,道德可以数字化:上海交通大学曾想给毕业生颁发三个证书,包括学历证书、能力证书和“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了道德银行储蓄卡,分为金卡、白金卡和钻石卡,如果证明是好事,还可以加分——大学管理的最大弊端是官僚氛围把学者变成了花瓶,只属于诺诺。大学产业化的最大缺点是人才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㈡我们都是大学的受害者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无法入睡——一份对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在四个国家中是最高的。超过70%的中国学生感到抑郁和焦虑,将近一半的中国高中生“无法入睡”。

中国大学生还没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一堂课闭着眼睛、睁着眼睛过去了;我一闭上眼睛,早晨就过去了。你知道生活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下课了,但没人醒来。你知道生活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我醒了,但课还没结束。你知道最痛苦的是什么吗?那是上课,但我睡不着。”

这就是生活。对于那些在三四年后成为纸牌、房子、婚姻和孩子的奴隶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学只是他们延迟后进入一个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他们艰难人生旅途中最后的天堂。最近,李勇不小心脱口说出了真相:“我在大学期间没有恋爱,我没有失去我的身体,我睡觉是没有用的”。远处是中国大学周围由邋遢的餐馆、通宵网吧、廉价的招待所和无执照的小诊所组成的颓废街道。无数优秀的年轻人从他们的室友那里拿走了他们的第一支烟,他们本应该充满美德和知识的大学生活变成了青春和堕落的历史。

(三)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学毕业时,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据分析,2010年至少有1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冒险岛的局面。这一结果使得中国家长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中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大学生被视为大宗商品中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说:“大学生是食物链的最后一环,他们别无选择。”。

面对残酷的现实,富士康的女主管曾经出版了一部自传体小说《从狼窝里毕业,在虎窝里工作》,教导毕业生如何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然而,富士康的“生存”方法确实值得怀疑,尤其是在富士康员工自杀“跳楼”之后——一位网民写了一篇题为“富士康员工自杀与大学生自杀相同”的博客,问道:“大学生跳楼自杀,普通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为什么不同教育背景、背景和社会经历的人选择同样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呢?”

韩寒的博客《青春》给出了一个答案:“心理咨询没用。当我看到我们的女人拥抱富人,富人拥抱官员,官员拥抱老板,老板拥抱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咨询?经询问,学生们的情况都在恶化。有些男生相处得很好。这取决于他们的家庭。有些女学生相处得很好。他们结婚很好。在数百公里之内,甚至没有一个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这是许多年轻中国人的生活。”

施密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嘲笑中国大学如下:“他们把经济成功视为教育成功,并为此感到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这不仅是施密特的唯利是图的中国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把“经济成功”视为“成功”的整体——拜金主义者会告诉男人,“如果你是那个人”就是“如果你不是那个为了钱的人”;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肯定会提高你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高涨的时代,大学总是面临随波逐流或保持独立的两难境地。

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经有一面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经销商的聚集地,而另一边是诗人、学者和无名人士的湖。在那些日子里,隔离墙在争议中被拆除,一条商业街建在原来的墙基础上。然而,16年后,那些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然必须持有一张白色的门卡,因为学院的铁门总是关着的。没有门卡,他们永远不能进入大门。

复旦大学校长杨曾经说过,大学物理的墙是可以推倒的,精神的墙是永远不能推倒的。因为没有“精神墙”,大学无法满足人们对其崇高和纯洁的期望,从而失去了大学存在的价值。

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墙”也正在坍塌。

该大学在其电视宣传片中夸耀的是它的建筑,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当学生选择一所大学时,选择的标准不是大学的教学体系,而是就业率。

中国人有两个起源,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大学。中国人对大学的痴迷源于他们个人对身份的焦虑。

当整个社会都认为大学是成功的标准,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时,这就是大学的失败。当孩子不得不提前告别童年的幸福时,父母不得不牺牲他们所有的积蓄,兄弟不得不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了让大学生能够上一所找不到未来的大学,这是一种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的失望是因为过高的期望。仅仅因为成本高,我们就期望过高。

大学应该培养一批“健康”的精英,他们需要*独立的思想、无拘无束的创造力、敢于逆流而上的意志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今天的大学是官场、商场、名利场、喜庆市场和广场。他们盲目地扩大装配线和依靠人们的头脑来计算利润的不良公司。他们是有着隐藏规则的小社会,有着受欢迎的官方声音的小*,以及拥有大片土地的小城市。然而,在理想主义者的心目中,它们不是“大学”。

从小,大学应该让一个人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他自己的命运。总的来说,大学应该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垂直流动,缓解社会分层,从而改变国家的命运——这是中国大学最大的失职:

大学本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但从什么时候起,肥胖和多种疾病并存的大学成了社会的微弱负担?

声明:文章及其附图是从互联网上收集和编辑的。大科普网站和与大科普网站相关的任何单位对文章的观点和准确性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