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算法“找到”18颗类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科普小知识2022-03-05 23:02:33
...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算法,从现有观测数据中识别出18颗大小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最大行星的半径是地球的两倍多,最小行星的半径只有地球的69%。相关论文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周刊上。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最近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这项成就是由该研究所、哥廷根大学和松内伯天文台共同取得的。这是寻找类地行星的一大进步,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太阳系外行星的成员结构。
基于美国宇航局开普勒任务的一些观测数据,研究人员用一种被称为“凌星最小二乘法”的新算法重新分析了517颗被证明至少有一颗行星的恒星,并发现了18颗先前常用算法遗漏的行星。
这些行星中的绝大多数都非常接近它们的母星,它们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得多,有些甚至可能达到1000摄氏度。然而,有一个例外,它可能位于母星的可居住区,即距离恒星中等距离的区域,那里可能存在液态水。
行星围绕母星运动,并穿过母星向地球运动,即当过渡星出现时,母星的亮度会降低。开普勒望远镜监测许多恒星的亮度变化。基于此,研究人员通过凌星现象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然而,由小行星引起的恒星亮度变化非常微弱,无法通过亮度波动来区分。新算法更全面地考虑了整个凌星过程中的亮度变化,大大提高了精度。
研究人员预计,该算法可以从开普勒望远镜的所有数据中发现大约100颗新行星。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远离母星且公转周期长的小行星并不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