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农业部:安徽减产绝收稻种并非超级稻

科普小知识2021-09-14 07:29:54
...

《人民日报》(2015年4月11日04版)

2014年10月,安徽省蚌埠市等6个城市种植的“两优0293”出现大规模减产,无收成。日前,有媒体报道“两优0293”是超级稻第二阶段的主要品种。他说,“在过去的19年里,超级稻的实验产量飙升,但中国的水稻总产量和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因此质疑中国发展超级稻的努力。真的是这样吗?《人民日报》核查专栏的记者专门采访了农业部、有关专家和安徽省有关部门。

安徽省生产什么样的水稻,却没有收获?

回复:“两优0293”不是超级稻品种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近期引起公众关注的水稻品种“两优0293”没有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品种鉴定,不是“超级稻”品种。

2005年至2007年,农业部通过了《超级稻品种鉴定试行办法》,对超级稻品种进行了鉴定。2008年,农业部发布了《超级稻品种鉴定办法》,明确了在高产、优质、强抗、广适的要求下超级稻的品种指标、鉴定程序和退出机制。从2005年到2015年,农业部已经命名了146个超级稻品种。由于命名后推广面积不合格等因素,28个品种被取消超级稻品种资格。目前,118个超级稻品种仍在确认范围内。

据农业部介绍,“两优0293”水稻品种于2004-2005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参加了晚熟中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3%。2005年生产试验表明,平均亩产561.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8%。抗性鉴定结果为:稻瘟病平均水平为5.6,最高水平为9,抗性频率为80%,对稻瘟病高度敏感。白叶枯病为5级,对白叶枯病中度敏感。

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了第一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审定。

农业部官员告诉记者,在审批过程中,对稻瘟病高度敏感的情况已得到充分考虑。因此,审批意见明确规定,适宜在安徽等长江流域稻瘟病发病率较低的稻区作为中稻种植。

安徽“万亩减稻不收”是怎么发生的?

应对措施:孕期和抽穗期气温低且持续降雨,品种本身对稻瘟病的易感性高,预防措施不足是主要原因。安徽稻区曾被认为是“两优0293”的适宜种植区

安徽省种子管理站2014年12月30日的调查显示,安徽省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6市种植的“两优0293”减产面积大,无收获,受灾面积超过1万亩。

去年9月23日,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进行了实地鉴定。专家组的结论是,种植场的异常发生是由稻瘟病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孕穗期低温和持续降雨、品种本身对稻瘟病的高度敏感性以及适时的预防措施不足。

专家说,“两优0293”品种经不起稻瘟病。这个品种最大的优点是抗倒伏,但“对稻瘟病非常敏感”。安徽省以前不是稻瘟病的高发区,因此被列为“两优0293”的适宜种植区。稻田灾害发生后,安徽省种子管理站致函农业部,要求对“两优0293”种植面积进行复查,希望“不再包括我省”。

你觉得超级米饭怎么样?

回应:超级稻在中国的推广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每亩增长13.2%,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长。

“两优0293”事件再次将超级大米推到了风口浪尖。什么是超级稻,它在促进粮食产量方面起什么作用?

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与现有水稻品种相比,产量有较大提高,兼顾品质和抗性。2005年,农业部启动了超级稻研究项目。一方面,它通过小规模科学研究探索了水稻增产的潜力;另一方面,通过配套大规模改良品种和方法,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经过多年的实施,选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超级稻品种。一些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已被整合和示范,一些高产模式也已创建。

据2014年统计,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36亿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平均亩产590.8公斤。在相同种植条件下,与非超级稻品种相比,亩产量增加68.8公斤,增幅13.2%。下一步,超级稻的研发和推广将以中低产田为重点,继续推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高产应该是水稻育种的目标吗?

答:人口多、人口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试验产量仍然是衡量品种的主要基本指标,粮食安全的链条一刻也不能放松。在粮食安全尚未完全解决的历史阶段,“产出”指数是最重要的。随着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高质量、多抗”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媒体报道,一方面,中国超级稻产量已超过1000公斤,另一方面,平均每亩水稻产量不足450公斤,从而质疑中国追求高产的育种方向。

据记者查阅资料,2014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在湖南省溆浦县建立的超级稻100亩试验产量达到1026.7公斤/亩,当年全国水稻平均产量为454公斤/亩。这个差距能解释育种不应该追求高产吗?

根据农业部,1026.7公斤是试验产量水平(即专家产量),它指的是水稻品种在试验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是在田间生长条件下能够达到的实际产量潜力。这是衡量育种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专家产量是在最佳品种、好方法、好农田等条件下实现的最大产量潜力,也为田间生产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提供了有效的高产技术途径和措施选择。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生产和品种变化的角度来看,水稻品种试验产量不断突破和提高,这也是水稻品种田间产量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专家特别指出,中国人口多、人口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水稻育种仍应把品种的试验产量潜力放在重要位置。只有保持产量水平不变,才能为优质产品、种植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清洁生产等奠定基础。尽管中国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需求也在增加,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据有关部门估计,仅中国每年的粮食需求增长就超过100亿斤。对于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轻率地说粮食生产已经通过了海关,粮食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新形势下,“转方式、调结构”决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今年的一号文件仍然把建设现代农业和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放在首位。

事实上,水稻育种界判断品种的基本原则是“高产、优质、多抗”,即高产、优质、抗各种病虫害。在粮食总产量低、粮食安全尚未完全解决的历史阶段,“产量”指标是最重要的。随着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稳定生产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多抗”指标越来越重要。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4年8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新的审定标准更加注重品种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南方稻区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从稻瘟病损失率最高的9级提高到不高于7级,对不符合抗性标准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与此同时,品种高产稳产要求得到加强,品种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原标题:去年10月安徽省“万亩水稻减产不收事件”最近引起了公众对超级稻的强烈关注。针对水稻品种“两优0293”引发的舆论热点,《验证》栏目记者独家采访了农业部及相关专家,认为安徽减产不收的水稻品种不是超级稻(验证,真相在喧哗背后)

阅读更多

超级大米被“逐客令”热烈讨论:它有多“超级”?

超级稻收获被控隐瞒缺陷,应对异常天气

袁隆平安徽万亩超级稻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