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79年前川大学霸笔记:一度被偷幸运买回

科普小知识2022-04-10 15:09:18
...

吴天墀教授。

吴天墀教授的笔记。

许良红教授讲述了笔记背后的故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记者赖实习生熊拍摄雷远东画罗乐

1938年,抗日战争刚刚进入防御阶段。

25岁的四川大学历史系学生吴天墀遇到了刚来四川大学任教的徐中书教授。

本学期*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徐教授开设了“殷商史料研究”课程。史料和研究方法来源于安阳殷墟最新最权威的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与整理。

在那动荡的战争年代,徐老师在讲台上毫无保留地、全心全意地教授知识,而年轻的学生们则精力充沛,尽力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吴天墀充分发挥了他的“学习霸者”风格,用钢笔用印刷体写了38页课堂笔记。

这份79岁的《名师听课笔记》延续了其主人半个世纪的坎坷经历,历经盗窃和买卖,最终回到了四川大学。今天,徐中书老师和学生吴天墀都去了西方。笔记中整洁的斜体字虽然褪色模糊,但仍清晰地镌刻着时代的命运。

6月19日,徐中书的孙子、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良功在笔记背后讲述了师生之间感人的真情。

高八

万县千里迢迢来到成都

轻松通过叶炳成教授的复试。

吴天墀出生在四川省万县,一个专营瓷器的小商业家庭。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横行,家庭经济状况自然日益恶化。当他的父亲在1920年去世时,吴天墀只有9岁,但他在15岁时失去了母亲。

1928年冬天,从志平中学毕业后,吴天墀去涪陵和他叔叔一家团聚。第二年,他在南托常伟文小学教书。一个刚满16岁的年轻人,住在异国他乡,突然成了一名教师,他的心里有了某种感觉。于是,他写了一篇1000字的抒情诗,并将其发表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青年》杂志上,该杂志实际上已经出版,并获得了一美元的报酬。

在农村教书一年半后,吴天墀又去涪陵县教书一年。我母亲的叔叔和表弟看到他还没有到学习的年龄,所以他们帮助他再次上学。因此,吴天墀去了成都,并申请了成都师范大学附属的高中文科。他在考试中得了第一名。

吴天墀非常喜欢成都。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他努力学习,不敢放松。其他学生经营墙报和出版物,他经常去参加一个热闹的聚会。然而,他觉得自己看得不多,胃里也没有空间。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只需要为会议临时抱佛脚,卖热食。

1934年夏天高中毕业时,吴天墀通过了两次考试:一次是毕业考试;第二,刘翔统一四川后,参加了全省统考。令人惊讶的是,当时,每个人都认为高中毕业后,他们可以参加四川大学的本科课程。然而,新校长王并不同意,所以他们不得不再次参加考试。

吴天墀申请了历史系。初步检查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检查。考官是叶炳成教授。他有一个非常困难的口试。许多人在被问了几次后最终失败了。在对的口试中,叶先生对他很满意。最后,叶先生又打开了他的作文试卷,题目是“六经皆史”。仔细阅读之后,他问吴天墀,“你读过”石闻·依桐吗?”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叶先生亲切地说,“进入大厅后,你还需要努力学习。“这等于告诉吴天墀你已经被录取了。

开学时,宿舍紧挨着大操场。平时,许多学生在操场上勇敢的跑和跳,这让吴天墀非常羡慕。因为正是通过人们的帮助,他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为了贴补学费,他还在学习,业余时间已经在专门中学、南浔中学和中国女子中学教过历史课。由于频繁使用“夜车”,近视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更不用说身体状况了。看到宿舍是操场,条件这么好,吴天墀不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东亚病夫”,决心好好锻炼。

从那以后,吴天墀每天都在天黑的时候起床。一到操场,他就绕着400米跑道跑。起初跑半圈很难,后来逐渐习惯了,并逐渐增加了距离。后来,它能够一口气跑4到5公里。

1935年,四川大学召开了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形势迫使吴天墀参加比赛。当他上台时,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讽刺地笑了:“小心,别打碎了你的眼镜。”赛后,这是一个大惊喜。他不仅尽最大努力将平时大家眼中的所有运动员进行比较,赢得了1500米和800米接力赛的第一名,还和其他三名学生一起赢得了800米接力赛的冠军。

吴天墀一度成为学校里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成绩优异的学生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老师徐中书。

吴天墀继承了考古学方法的精髓

在1934年入学并于1938年毕业后,吴天墀有幸在最后一学期见到了他的导师徐中书先生。

“时宇学院要去昆明,但我的第一个祖父要留在四川大学,因为有太多的家庭成员要搬到南方去。”徐良恭说,1938年2月,祖父徐中书受聘于四川大学文学系和历史系,决定开设“殷商史料研究”课程。

该课程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徐中书和董作斌一起打开了它。后来,董作斌随历史语言学院来到昆明,继续在昆明教授这门课程,而徐中书则在四川开始教授这门课程。

这个课程在当时的四川是非常新的。这一科学的基础来自于1928年对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这也开启了中国近代考古工作的序幕。徐中书是考古学前沿的学者和研究者。

徐良功说,1928年春,国民*任命蔡元培为*研究院的最高学术机构,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历史语言研究所)也是*研究院的内部机构。时宇的主人是傅斯年,一位五四运动的杰出运动员。他的“上寻青空,下寻黄泉,用手和脚找东西”的口号,成为史料指向的指针,直接影响了殷墟的科学发掘。在《殷墟发掘经验》一文中,傅斯年明确指出了安阳殷墟发掘的原因,以保存和整理古代地下资料,促进考古学的发展。

从1928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研究所在9年时间里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发现了数万具甲骨文字,基本弄清了殷墟的建筑布局和城市结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当时中国最科学的考古研究方法通过徐中书在四川大学的课程传给了25岁的吴天墀。

我打开了四川大学档案馆整理的这张课堂笔记。内容详细,文笔工整。每个单词都用红黑笔画了出来。笔记页上满是评论。我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跳到了第一页。这些笔记包括八章:1。殷、周史料来源:二、殷商文化及其渊源;第三,殷代皇帝制度;四、商业官员;五、殷代的社会工业;六、商代的政治、工业、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七、殷周氏族及其文化的异同;八、殷与周革命。

在笔记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今天学习历史,要多注意史料,其次是方法。"徐中书在这里补充道:“我们可以想出各种方法来处理史料。没有处理历史数据的方法。”文章简洁明了,用词也不烦人。吴天墀继承了徐中书先生的学术精髓,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在课上,徐中书先生用安徽方言谈论过去,讨论现在。他的知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他把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古文字学和其他方法联系起来,帮助他的门徒解决他们的疑问。布道坛下的门徒们尽力将获得新知识的兴奋和激动藏在心里,并保持低调。笔记中有手绘地图、出土甲骨文和系统总结图。

笔记完成后,王先生又看了一遍,用毛笔写了下来,又改了30多页。言外之意,严格的学术,老师和学生互相欣赏。

运货马车夫

拉板车和卖书谋生。

王先生不忍心资助他写《西夏史稿》

1938年,徐中书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作了《殷周史料研究》的报告。这是吴天墀的课堂笔记。这封信曾被徐中书读过,并不时修改。这是徐中书自己的笔迹。1966.6.5 .记住。”当我打开笔记时,我在第一页的顶部看到了这段文字。许良红说,经过笔迹比较,这个解释是吴天墀自己写的。为什么这个解释是在28年后特别添加的?为什么写作是非常中性的,在文章中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徐良恭推测,这句深刻的话最初是吴天墀为了纪念那些为了保存笔记而焚书的人而说的。

然而,在此之前,吴天墀的命运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1938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吴天墀在历史系做助理教授。次年,因四川大学反对程而未能连任。此后,他担任西康省主席刘的秘书,并撰写了演讲稿。此后,他成为省雅安图书馆的馆长,庐山县的校长,也是县高中的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四川大学教书。

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吴天墀失去了工作,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大大小小,立刻变成了一个问题。吴天墀从事体力劳动。在开车的开始,我们和其他人分享了一辆踏板车,然后我们自己拉了一辆木车。因为高度近视,他戴着一副带着深瓶底的眼镜来拉车,但是一个学者怎么能拉一辆沉重的车呢?他的小儿子帮忙推车。

生活如此艰难,以至于热爱书籍如同热爱生活的吴天墀不得不将他精心珍藏的书籍卖给二手书店。

一天,一位四川大学的年轻老师冲到徐中书面前,递给他一本书。“许先生,今天我去二手书店买这本书。我仍然记得吴天墀曾经是你们学校的骄傲弟子。他也是一个热爱石的好青年。他为什么靠卖书为生?”

徐中书立即与王教授和孟教授进行了交涉。三个人都渴望爱情和才华,他们把吴天墀叫到身边:“天池,虽然车夫是一个活生生的职业,你的智慧怎么能就此止步呢?因此,我们三人一致建议你试着写西夏史,并相信你能为西夏史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决定每月给他10元钱。

所以从1955年开始,在许先生、孟先生、王先生的支持下,就有勇气这样做了。在编纂中,由于缺乏书籍和资料,设法解决了孟的问题。吴天墀每天都找到书来阅读和抄写材料,并且不得不思考和识别一些问题。此外,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学习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学习,我不仅从中逐渐提高,而且对西夏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0年12月,《西夏史稿》终于出版,徐中书先生也为其作序。该书一出版,就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被徐中书誉为“给荒凉寂寞的西夏历史园林带来春天”。后来,四川大学为吴天墀调整了住房。在搬家的过程中,吴天墀看到了这张纸条,并把它交给了他的导师徐中书。他认为这封信可以在徐先生的房子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1年徐中书去世时,他的家人想向四川大学捐赠大量图书资料。捐款是在1978年以后。在此期间,徐先生的故居无人居住,小偷经常光顾。徐中书的一些书在此期间被盗,流入交易市场,包括这张纸币。

一天,四川大学档案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找到了徐亮红。“徐教授,这张纸条是我从仙桥买的。我打开一看,是徐的名字,我给你看看。”

徐良恭叹道:“这封信的意义比它本身的价值还要大。幸运的是,它完好无损地回来了。”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