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湖南大学力求盘活湘江沿岸沉睡的工业遗产

科普小知识2021-11-06 13:06:30
...

这是记者程哥吗

在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湘江岸边,矗立着一群古老的工厂建筑,它们要么体现了城市的记忆,要么在我国现代工业科技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今天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中,它们要么被夷为平地,要么成为装饰品,要么成为笼中鸟,永远与城市隔绝。

最近,一群来自湖南大学的年轻建筑师试图唤醒这些休眠的工业遗产。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尽一切努力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

面向“空心”的工业遗产

“旧工厂已经不多了。它们非常珍贵。”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黄磊告诉记者。在这个国家出生和长大的“长沙伢子”谈起滨江的“老厂”时,眼睛闪闪发光。

黄磊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的带领下学习,在距离湘江东岸不到500米的南门长大。根据他的记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滨江地区还有30或40个老工厂。这些旧工厂的现状很不一样,因为它们没有整合。

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玉香棉纺厂是保存最好的一个。虽然原“湖南第一纺织厂”遭受了闻喜大火,但两侧的大门、钟楼和办公楼都幸存下来,并于2005年被列为长沙市文化保护单位。

保护措施得到了保护,但现在这座矗立在河上的美丽的黄色建筑经常不被人参观,它的历史更是鲜为人知,成为一座静态的“城市雕塑”。

位于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之间的一座旧水泵房也有类似的命运。尽管由苏联专家设计的长沙西部最早的泵房被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的文物,但其周围已被一个中型加油站所包围和侵蚀。

"遗产逐渐被孤立和边缘化,其保存也岌岌可危。"关于湘江工业遗产的现状,黄雷和他的导师魏春雨最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文化“活化”必须合理“嫁接”

"作为一名建筑师,除了设计,你还能做什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王翰回答了他的问题:“让建筑从建筑本身迁移到文化。”

事实上,国内外不乏通过文化激活工业遗产的成功案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它催生了工业设计的“红点奖”,以及北京的798艺术区。

长沙锌厂位于三叉桥附近,是中国第一个用西方方法提炼锌的锌厂。几年前,湖南卫视在这里拍摄《快乐男声》宣传片时,以此为背景,使得老厂“雪”了一阵子,热闹非凡。不幸的是,这种兴奋很快就消退了。

"神像诞生了,但神像的载体消失了."说起这件事,《中外建筑》编辑部主任曲香玲深受感动。

这种刻意的“嫁接”之所以短命,在于它的不可持续性、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评价、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

长沙机床厂,坐落在城市南部的一个角落,给了建筑师一个惊喜。这座百年老厂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18家机床厂之一。2000年后,该地块被万科集团收购,出人意料地重获生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机床厂7车间保存完好。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竖立在车间外墙的南立面,上面刻有五角星,反映了整个旧厂房。万科将其改造成了今天的“1912路”,通常作为项目的销售部门。在有活动的时候,它被用来举办沙龙展览,也成为长沙甚至湖南许多新时尚产品的起点。

"保护并不意味着把遗产关在笼子里."黄磊认为,仅靠保护无法为工业遗产注入活力。只有将其功能有效地植入周围的城市环境,工业遗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

与全能*的单一保护模式相比,专家认为合理引入第三方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策略。

"如果工业遗产缺乏工业支持,它注定会失败,走不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高青说。

黄磊等人的努力引起了长沙市科协副主席王勇等人的关注。据了解,他们提出的建立“长沙滨江工业遗产带”乃至“湘江工业遗产走廊”的建议已由CPPCC形成并提交,试图为长株潭两型城市群的建设提供借鉴。

在这一切开始之前,不可逾越的第一步是土地污染评估。

"不管最终的开发目的是什么,首先必须消除土地污染因素."黄磊建议,污染严重但遗产价值高的工业项目可以以“切片”形式展示。对于污染较轻的工业遗产,可根据社区复兴、经济振兴和文化复兴等不同目标,将其改造为公共设施、开放空间或用于住宅建设和产业升级。"方法有很多,但一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和开发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还需要文物考古、建筑设计、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多学科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黄磊说道。

《中国科学报》(2014-05-19,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