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农业发展:读懂“工业的方式”

科普小知识2021-12-25 12:44:28
...

创新,让梦想离开(回望“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系列报道)

■我们的记者莎拉

长治县是山西省的玉米种植区。

这里的玉米田可以在3天内播种,由于采用了免耕法,秋收只需3-5天,亩产量从过去的300公斤左右提高到1000公斤以上。

在确定每个家庭的生产配额后,每个家庭的土地很少。许多农民认为没有必要一年到头都种田。因此,他们只在春耕和秋收期间回家,其余时间他们选择外出工作。

即使在冬天,老人仍然大多在这里的田野里。

“这一现象正是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德说。

中国农业只有采用美式企业、资本化和大规模农业,才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吗?在中国,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命题。

不可否认,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步伐是必然选择。

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模式。那么,农业如何从工业的经验中学习并避免它的一些缺点呢?

如何理解和借鉴

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例如,在浙*田,稻鱼共生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而且有利于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环境。

"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强调了这一点。

这位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情有独钟的学者认为,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其核心应该是用工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工业发展中的管理手段改造农业。

农业的经济功能往往是人们更加关注的一个方面,但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却不容忽视闵晴雯说。

现实情况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70%国土面积的山区,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国家来说,强调因地制宜和农业发展方式多样化无疑是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

传统农业的精髓,如稻鱼共生、农林复合、桑树鱼塘、间作套种等,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理念、经济手段等相结合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实现农业由“非点源污染”向“生态屏障”的转变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张小德看来,过去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国多年来保持粮食持续增长的原因正是这种模式,它不仅节省劳动力,不需要更多的专职农业劳动力,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降低成本。

同时,根据规模效应理论,许多学者简单地将农村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归咎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关于借鉴工业发展农业,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祁镇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特别提醒要注意三点。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农业发展的规律。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最有效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民,而不是工厂。农民为自己工作比为企业工作更有效率。农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能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而不能以否定家庭管理制度为代价。

克服小农经营弊端的出路在于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生产有利于学习一些工业方法,如机械化、工业化和工业一体化。

其次,工业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农业的产前和产后时期。如种业、化肥、农业机械制造、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发和销售,以及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

第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典型体现。现代农业不再是小而全的农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完善的社会服务实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规模。

例如,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可以为家庭农场和大型承包商提供农业和收割等社会化服务。植保专业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粮食储运服务为农民提供干燥、储存和销售服务。

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现了专业化分工和高效标准化服务,是服务农业的产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朱祁镇认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农业追求的不是生产者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消费者的需求,即国家的农业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不是可以由市场调节的普通商品。"我们不能盲目机械地理解农业的工业发展模式."

不能忽视现有的缺点。

由于以亲资本和农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对传统村落和小农经济的解构具有直接影响,土地的掠夺性开发也带来了土地肥力衰退、土地污染、粮食不安全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开始反思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的一些弊端。

"我反对通过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小德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他担心的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会带来或已经带来的种种弊端。

我国借鉴工业发展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在发展农业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在朱祁镇看来,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例如,流通换流通。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转移任务,或者迫使农民转移土地,基层*人为地创造了失地农民。或者通过提高地租,诱使农民转移土地,结果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得农地流转的受让人难以从事农业,从而造成大量大规模的荒地。结果是损害农业,伤害农民,伤害农业投资者。

再举一个例子,为了扩大规模。至于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现代化或者什么是现代化,还不清楚什么样的思想正在各地付诸实践。

一些地方提出农业产业化模式是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农民的产业化。这种做法是将土地集中在工业和商业资本上,农民可以通过在农场工作来赚取地租和工资。

这些做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下,农民被排除在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之外,因此有人称之为“以土地代农民”的发展模式。

更极端的做法是以“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为名,将农民承包的土地归还给集体,并通过再承包或租赁,即所谓的高效农业,将其转移到工商资本,从而获得所谓的集体收益。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土地被用作农民财产收入的工具,试图创造一个新的群体,他们不劳而获。

朱祁镇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农业特点和农业发展规律缺乏理解和把握,工业发展模式机械地应用于农业,其结果只能是因为违反了农业发展规律而受挫。

农业发展的真实趋势

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不是食物不足,而是由食物不安全和过度化学食品生产造成的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尽管城市中产阶级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关的消费市场已经存在,但他们缺乏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和社会的推动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生态环境和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态社区农业,其特点是亲劳动、亲当地,旨在获得有机食品、社区发展和良好的生态。

支持小规模家庭农业和社区农业已成为日本、欧洲和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趋势。

在经济学领域,也有数据统计和实践证明,小规模农业的综合产出率仍然具有优势。美国农业部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小农场每英亩生产更多的食物,无论是以吨、卡路里还是美元计算。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已经嫁接了现代机械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市场,成为更加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的基础。据介绍,许多生态农业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也能产生高产。

与此同时,在绿色消费的大趋势下,农村正在走向生态农业,这不仅可以“激活”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村文化,还可以带动农村农业休闲旅游,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就业,使中国农村走向复兴之路。

“将中国的粮食安全交给商业化和工业化农业是一个冒险的尝试。”张小德提醒道。

尽管对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农业发展方式仍存在诸多争议,但多元化发展和遵循农业发展规律无疑是两个基本前提。

中国科学新闻(2015-12-16,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