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约公元前5000年–前4500年)

科普小知识2022-02-10 14:29:01
...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聚落遗址。这是当地农民在1973年夏天建造水利工程时发现的。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四个文化层从下到上堆叠在一起。根据C14测量,第四个文化层大约在7000年前,第三个文化层大约在6500年前,第二个文化层大约在5600年前,第一个文化层大约在5000年前。1973年和1977年冬天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总面积为2630平方米。出土了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原始艺术品等6700多件文物。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种植水稻的遗迹和大面积的木质建筑,被猎杀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骼,以及采集的植物果实。丰富的出土文物充分展示了历史时期我国南方氏族社会的繁荣,为研究古代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材料。

在世界考古史上,像河姆渡这样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遗址也是非常罕见的。1982年,国务院宣布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他被编入中学历史教科书。2001年,它被《考古学》杂志列入“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名单。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竣工并开放。*同志题写了博物馆的名字。

二。重要遗迹

1.大米

在河姆渡遗址的两次考古发掘中,在第四文化层的上部发现了由水稻、稻秆、稻叶、锯末和芦苇组成的大面积水稻堆积层,平均堆积厚度为20-50厘米,最厚部分超过100厘米。当这种大米首次出土时,它的外观完好无损,颜色为金黄色。有几粒米仍然清晰可辨,有脊、外稃毛和谷壳尖。经过农业历史学家的多次取样和鉴定,它被认为是人工种植的水稻。它是亚洲栽培稻的一个杂种群体,具有各种类型的谷粒,如粳稻、籼稻和中稻。河姆渡遗址出土大米的数量和保存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为研究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物质资料,而且纠正了中国稻作是从印度阿萨姆传下来的传统说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稻作国家。

2.木质建筑遗迹

河姆渡遗址的两次考古发掘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文化层发现了木质建筑遗迹,其中第四文化层最为密集和壮观,共有1000多件。主要的木制部件包括木桩、圆木、矩形木材、带叉子的柱子和地板。

考古学家和古代建筑专家认为,河姆渡的房子是一个干燥的栅栏结构,用一排排的桩和木头作为支撑,用大大小小的横梁支撑地板,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架空的基座,然后是柱子、横梁和屋顶。垂直相交的构件节点采用榫卯结构技术。中国榫卯技术的出现比金属时代早了3000多年。

在河姆渡遗址发掘中,共发现29排木桩,并对至少6栋建筑进行了分析。根据木桩的排列和走向分析,当时的房屋呈西北-东南走向。从单体来看,当时普遍采用长屋的形式。最长的房子宽23米,深7米。房子的后檐也有一条大约1米宽的走廊。这房子可能是一个家庭住宅,它的门在山墙上是开着的,朝向东南5 ~ 10度。它能充分利用阳光,冬天保暖,夏天遮阳,因此被现代人所继承。河姆渡时期,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充分利用自然和地理条件,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活。

除了建筑之外,最早的水井遗迹也是在遗址的第二个文化层发现的。这口井建在一个直径约6米的壶状水坑的底部。用四排边长2米的木桩组成一个方形井壁,然后在井口套一个方形木架作为围护。水坑周围还设置了圆形栅栏,可能是为了保护河岸。在河姆渡文化时期,河流和沼泽分散在居住地周围,但水体与海水相连,导致含盐量上升,盐卤太苦而不能饮用。因此,水井的出现是人类提高生活质量的努力,也是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