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01年提50年内拿30个诺奖目标 已有13人获奖
实习生闫、、京、沪报道,本世纪初,日本提出50年内获得30项诺贝尔奖的目标时,外界对此目标有不同看法。但是日本正在接近这个目标。在过去的14年里,13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教授赤崎勇(85岁)、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弘(54岁)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美国日本教授中村修二(60岁)。
这是自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日本第二次获得该奖项。迄今为止,日本总共获得了22项诺贝尔奖。
照明革命
三位获奖者发明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已经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等领域。“随着发光二极管灯的出现,我们现在有了更耐用、更高效的替代光源,”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
自20世纪70年代为松下工作以来,赤崎勇一直在研究用氮化镓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当时,许多研究者做了同样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20世纪80年代,天野豪加入了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师生合作关系于1989年成功提炼出氮化镓晶体,并成功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灯,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当时,中村博史(Hiroshi Nakamura)也是德岛县一家小化工公司的技术员,他进一步提高了这一成就。
中村修二在1989年开始研究发光二极管。他工作的日本和亚洲化学公司最初表示支持他的项目,但后来由于研究困难而停止支持该项目。中村修二独立开发了氮化镓晶体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并生产了明亮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灯。此外,中村修二发明了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并首次将这两项发明投入生产。
当三个获胜者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灯时,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然而,由于缺少蓝色发光二极管,不能制造可用于照明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灯。三个人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照明技术上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他们的研究结果使发光二极管灯取代消耗更多能量的白炽灯成为可能。发光二极管照明的耗电量只有白炽灯的二十分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获奖致辞说:“20世纪是白炽灯,21世纪是发光二极管灯。”
中村修二于1999年辞去了他在日本和亚洲化学工业的工作,去了美国的大学当教授。中村在日本和亚洲化学工业公司工作了20年。他的发明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他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回报。中村博史成功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该公司只给他20,000日元的报酬,而且专利不归个人所有。他的经历让他被国际同行称为“中村奴隶”。2002年,中村对JAC提起诉讼,要求JAC支付200亿日元的赔偿。2005年,东京高等法院裁定JAC向中村修二支付了8.4亿日元,双方达成和解。
50年30项诺贝尔奖
在2001年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提出在50年内获得30项诺贝尔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野依良治曾经评论说,日本*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是“盲目的”。然而,日本*仍然坚持这一目标,并在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建立了一个“研究联络中心”。
在这个目标提出之前,日本在诺贝尔奖的100年历史中只有9位获奖者。但是在目标提出14年后,日本总共产生了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1年,野依良治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一年后,小柴昌俊和日立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2008年,南部阳一郎(日裔美国人)、肖林成和康弘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夏村秀获得了化学奖。2010年,根岸英一和铃木彰获得了化学奖。2012年,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因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截至今年,共有22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10人获得了物理学奖,显示了日本在物理领域的强大实力。与此同时,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现已达到19人,超过瑞典,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之后排名第五。然而,在庆祝活动中,一些日本媒体表达了对日本未来技术发展的担忧。《朝日新闻》报道称,三位获奖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成果来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上半期。当时,日本的研究经费每年快速增长10%至20%,但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研究经费没有显著增长。
相关主题:2014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已有超500座冰川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