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矛盾”凸显 大学校园交通安全困局待解
一条“手表”形状的斑马线出现在武汉中文大学女生寝室的楼下。它最初是由学校的一个学生协会为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创作的手绘作品。视觉中国供应地图(信息图片)
“砰”的一声巨响,一辆汽车正在转弯,前面的送货电动车撞在了一起,送货的男孩倒在了地上,头上不断渗出鲜血。
这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在线》记者最近在武汉的一个小十字路口目睹的悲剧场景,武汉是一所以美丽风景闻名的大学。
“现在在校园里走路很可怕,”在学校呆了八年的博士生张平(化名)说。平时,每个人都密切关注校外的交通安全。一旦进入校园,似乎放松了警惕,校园总是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辆进出学校。电动汽车正从左向右奔驰。由于速度快,他们无法避开行人。悲剧经常发生。
张平认为,大学校园道路不仅承载着促进校园交通和校园功能区交流的使命,也是师生交流和生活的拓展空间。
近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在线》的记者走访了华中地区的许多大学,发现校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人车冲突,给校园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频繁的车祸
去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杨紫(化名)亲眼目睹了一幕让她至今感到有些害怕的场景。
那天晚上下雨了,学校的主要道路挤满了行人和车辆。她骑着电动汽车回到宿舍。在路上,另一辆电动车向我们飞驰而来。骑在对面的男孩一只手拿着伞,他的视线模糊了。两辆汽车无法避免碰撞。幸运的是,“对人们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这种“恐慌时刻”并不是她上大学后的第一次经历。
她住在学校西校区的学生公寓里,所有的课程都在东校区举行。她每次上学放学,几乎都会穿过整个校园。在近两公里外的过去两年里,她目睹了许多“小事故”和数起受伤。
在其他大学,校园交通事故的新闻也很常见。
在武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校园里,一名女孩被车撞倒,当场失去知觉,路人将其送往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但车随后悄悄逃离现场。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当地媒体也有报道。
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发生“李岗门”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后,校园交通安全备受关注。当时,国内许多高校都从中吸取了教训,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今天,校园交通事故的频率降低了吗?在大学云集的武汉,记者发现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根据武汉一所著名大学安保部门的公开数据,近年来,有1/4的安保部门接到报警,处理了23起校园交通事故。其中,涉及机动车和机动车的交通事故有11起,涉及机动车和行人(电动车)的交通事故有6起。
与外出车辆相关的交通事故也成为高校安全部门的一大头痛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安保部负责人表示,即使带有明显外部标志的电动汽车被禁止进入学校,但当它们与学生的普通车辆混在一起时,很难区分。他们在一周内处理了四起由进出校园的外卖车辆引起的交通事故。学生因此受伤的情况在学校也时有发生。
武汉科技大学安保部主任徐立桥表示,虽然学校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大学城,但也面临着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以及校园内人车冲突的问题。根据门禁系统,每天进出学校的车辆达到2300多辆。此外,每天中午有200多辆电动送货车在学校的四个门口进入学校。尽管保安在学校的每条路上巡逻,但有些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不久前,学校里的一位老师还在正常驾驶。一个送货的电动自行车骑手一边骑车一边看着他的手机,但他没有注意前面。结果,他直接跑到了路中间。事件发生后,电动汽车的车主*拨打122报警电话,要求交警处理违章行为。
“人与车的矛盾”
在频繁的交通事故背后,它反映了校园里“人车冲突”的不断升级。
来自武汉大学安保系的月度门禁数据显示,进入武汉大学各系的总流量超过84万人次,平均每日流量约为2.8万人次。
同一城市的另一所重点大学有8800名教职员工,6480辆注册汽车,平均每天24000辆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所有可以记录的车辆都是机动车辆(不包括电动摩托车)。在许多学校,电动车和自行车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们的拥有量不可低估。
在中国中部的一所大学里,几乎每栋宿舍楼都有停车棚。在非上课期间,停车棚里挤满了自行车和电动汽车,这也使得随后的车辆找不到空间,只能停在走廊里。
据了解,学校的安全部门最初禁止私家车,校车和其他大型车辆在高峰时段的主要道路上上课。然而,一些车辆仍然“溜过网”,一路鸣笛进入人群。
虽然车辆数量增加了,但大学人口的增长并没有下降。
2016年4月7日,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达到3700万,居世界第一。这一数字在1949年为117,000人,1978年为867,000人。
除了学生,还有全职教师和社会工作者涌入大学校园。该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中,高校的专职教师数量增加了两倍多。然而,随着大学的社会化和与外界的频繁交流,进入和离开校园的外国人员的数量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了。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董·怀念20年前的校园,可谓“诗情画意”。
那时,校园里的道路没有现在那么宽,而且有更多的砾石路。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围着南湖散步,许多学生在湖边停下来观看美丽的日落。校园交通安全的概念远远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
与那一年相比,现在的道路看起来“崭新”,但是随着人和车的同步增长,“人和车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上课和上课的高峰期,人和车一起出行,大大降低了师生对道路交通的舒适度。
这个难题仍有待解决。
为了保证校园秩序和环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许多高校从2011年底开始加入了大学密集的“门禁大军”。一些学校收取外国费用,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校对外国车辆采用单一入口。
然而,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网络上关于‘大学门口的警卫被用来资助资金’的舆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把我们的安全工作推到了最前沿。”中南民族大学安全部的一位负责人坦言。
武汉大学花了30多万元在一条主干道上安装了一套“道路测速卡口系统”。车辆超速行驶时会被捕获,系统会自动将车辆信息传输到后台监控平台和各种车辆的门禁出口,从而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然而,影响仍然有限。记者在许多高校设有限速标志的区域实地观察,发现有不少车辆超速行驶,行驶速度明显超过限速。
安全部门负责人认为,校园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执法权的缺失,即“交警不进学校,执法真空”。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高校的校园道路通常不属于社会道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警察只有在接到报告后才能处理校园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但是,负责日常交通管理的大学安全部门没有合法的管理权限。
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呼吁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专门立法,以明确学校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和职责。
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美国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汽车拥有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
本报在2011年报道称,“李刚门”敲响了警钟,大学校园“限行”趋势报道称,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反映,美国大学校园交通秩序井然,人车冲突和道路拥堵现象很少出现。
国内学者将其归因于健全的法律体系。在美国的高校,有专门的校园警察来管理交通,在学校人行道的设置、停车位的数量、减速和限速标志等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使得完全开放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良好的校园交通。
中国科技大学运输工程系副教授刘友军认为,除了改进“软件”,还应该补充“硬件”。
在他看来,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功能区布局混乱造成的。尤其是在老校区,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据了解,虽然许多学院和大学都在老校区之外建设新校区,但老校区的交通压力已经有所缓解。然而,对于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大学来说,将教师和学生从历史悠久、承载着校园文化遗产的老校园中分离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易行的项目。这些学校经常选择“坚持到底”
例如,华中地区的一所大学合并后,校园的整体格局基本上沿袭了原核心学校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原有道路进行了改造和拓宽,增加了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和食堂,以满足教师和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友军认为,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方式来应对当前的交通问题,比如在特定区域禁止车辆通行,发展校园公共交通以减少个人出行。「长远的解决方法是优化功能区的布局,并分散校园交通的压力。老校区可以尽可能地逐步调整教学和生活的功能分区,而新校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因素。”
张从智,刘丽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于蕾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1月15日,09版)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