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安交大薛建儒组:无人驾驶技术前沿“探索者”

科普小知识2021-09-28 17:29:53
...

■通讯员云信田碧晓南,本报记者文才飞

在7月的校园里,梧桐树被树木遮蔽,位于梧桐树主人旁边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所的视觉认知计算和智能车辆实验室仍然忙碌而安静。在这里,Xi交通大学教授薛建儒的研究小组的无人研究正在向更深更广的前沿领域前进。

克服困难,通过全面学习掌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智能驾驶研究。能否实现无人参与的自主驾驶已经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Xi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外辅助安全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除了一些大学实验室和生产企业的需要,Xi交通大学于2001年底成立了智能汽车研究小组,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薛建儒,长江学者,当时是波尔的学生。面对从未涉及的领域,他坦率地说,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非常困难,不仅因为技术环节长,困难多,难度大,而且因为项目本身非常具有挑战性。

“我们的学科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视觉。我们对车辆的电气装置、机械结构和车辆运动控制技术一无所知。”薛建儒说道。当时,没有合适的合作团队,研究小组只能从零开始学习基础理论和构建实用系统。“让机器代替人开车”的想法从未真正成功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知道它是否能够实现。从2001年至今,研究小组一直在弥补技术环节中的每一个短板环节。

无人驾驶的研究需要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中进行连续的自主驾驶测试。团队成员、年轻教师崔表示,研究小组的无人驾驶车辆实验平台是从传统车辆改造而来的。主要改造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改为电控。第二是安装摄像头、激光器和其他传感器以及相应的计算设备。车载计算机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向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输出控制信号,最终实现车辆的自主运动。这个看似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程序让薛建儒的研究团队花了10多年的时间不断学习。

在最初的几年里,由于改装后的实验设备填满了汽车的内部空间,每个人都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高温和低温,在汽车周围的露天环境中进行调试。实验工作非常艰苦。“近年来,通过研究小组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升级,目前的实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崔对说道。

抓住机遇,筑起一道高墙

虽然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允许无人驾驶汽车投入日常使用,但这并不妨碍这项技术的进步和研究。

根据汤森路透关于知识产权和科技的最新报告,从2010年到2015年,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相关的专利超过2.2万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谈到研究组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薛建儒表示,研究所的研究组已经在2005年实现了特定路段的无人驾驶。2005年暑假,课题组和几个国外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组成了一个团队,从Xi安出发,以敦煌为目的地,沿丝绸之路折回,对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自驾车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测试。这次测试标志着学校的无人驾驶技术第一次真正从实验室转移到真实的交通环境中。

据崔介绍,200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了《2018年智能网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快智能网系统急需的通用基础标准的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相关活动已选择正常交通路段。参与的车辆可以融入交通流,并在正常交通流中以每小时70-80公里的速度自主驾驶。

未来是光明和有希望的。

“这种颠覆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以及与物流和运输相关的各种行业,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无人驾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最终成为现实。”崔兴奋地说道。

薛建儒认为,每年因误判路况而引发的事故数量将会令公众震惊。面对紧急驾驶情况,正确及时的决策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无人驾驶技术可以通过客观判断和精确操纵,将不必要的驾驶误差降至最低。

此外,无人驾驶在节能、改善交通环境和减少停车空间方面也具有传统车辆无法比拟的优势。

谈到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薛建儒认为,虽然无人驾驶仍需解决安全检测问题,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具备应用的基本条件。“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技术及其外围产品将在未来推动社会和国家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报》(2018-07-03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