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称高校就业率存水分:不签就业协议不发证
李春玲非常困惑。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她去年完成了对12所大学的调查,发现截至2013年9月底,这些大学的就业率约为82.4%,失业率为17.6%。
然而,最近这些大学公布的就业率非常高,有些接近100%。“我们逐班做了调查。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4月8日,她告诉记者。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许多失业学生,如考试、出国和参军,都属于就业范畴。
专门研究就业统计的马科斯公司总裁王伯清认为这是错误的。“就业率在经济学中有严格的定义,分子和分母不包括那些不在劳动力队伍中的人,例如学习和参军的人。”
本报了解到,事实上,上述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一些大学就业统计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个错误,而是因为这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做的,他们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没有办法改变它。
高校的就业率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
在李春玲牵头的“大学生和毕业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后续调查”项目中,项目组于2013年6月至10月对12所大学的1678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选取了4所本科院校(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以及4所普通本科院校,如广州大学、上海大学和4所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后两个月,即2013年9月底,12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4%,失业率为17.6%。
其中,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80.5%,失业率为19.5%。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7.7%,失业率为22.3%。
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些大学公布的就业率普遍比上述社科院项目组调查的数字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例如,截至2013年底,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就业率分别为91.62%、90.75%和89.61%,而重庆大学的就业率为95%。
广州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就业率分别为95.68%和98.13%,统计截止日期分别为2013年9月1日和2013年10月31日。截至2013年9月的北方民族大学
月底的就业率为78.5%。河南师范大学的数据尚未公布,但不应太低。
此外,李春玲调查以外的大学公布的就业率也很高。2013年,北京大学各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4%,山东大学初级就业率为91.62%,兰州大学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9.29%,武汉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1.82%。
“为什么大学公布的数字这么高?这可能需要仔细研究。一般著名大学的就业率确实很高,但令人惊讶的是,到9月份就业率将达到90%以上。”李春玲说。
然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学生告诉记者,如此高的就业率实际上是有水分的。
据他所知,为了提高就业率,学校还强迫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方法很简单。如果你不签字,学校不会给你文凭和文凭。谁不能签字?”学生说。
统计方法不同
学校强迫学生签署虚假的就业协议可能只是少数现象。业内专家认为,高校自己发布的就业率数据与专家调查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统计方法的差异。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教育部规定,毕业生可以在八种情况下获得就业协议: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定向的人、灵活就业的人、进入高等学校的人、出国的人、参与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的人以及应征入伍的人。
例如,北京大学的就业报告给出了一个公式:就业率=(深造+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100%。
根据这一公式,2013年北京大学毕业生人数为9071人,其中高等教育1496人,出国1312人,签订就业协议4454人,灵活工作1577人,就业率为97.44%。只有232人仍未就业,占2.56%。
南京大学的数据还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毕业生总数为8116人,就业率达到98.73%,其中签约率为62.7%,升学率为25.06%,离职率为10.97%。
记者注意到,在李春玲项目组进行的调查中,还特别注意到被统计的就业人员类型不包括研究生学习。
事实上,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员张立斌指出,就业率不应考虑参军、出国和考研等因素。
张立斌认为,如果计算就业率,毕业生总数可以除以就业合同数和实际就业人数。还有一种算法,将就业人数除以就业人数和寻找工作的人数(不包括参军、出国和留学的人),以获得劳动参与率。
麦克白校长王伯清还认为,鉴于教育部直属的75所大学的研究生学习比例很高,非失业率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包括海外研究生学习和参军,但这不能称为就业率。
他说大学100%的就业率可能会有问题。“从任何时间段来看,一所大学的整体毕业生并没有完全失业。换工作的时候总会有人失业。他们正处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阶段。”
片面强调美丽的就业率数字也可能会产生误导。他指出,下属高校的就业率并不低。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时,我们不应该继续关注就业岗位的数量,而应该关注就业质量,比如工作和教育水平是否低,工资是否低,以及与科技、农业和医药相关的工作和专业的毕业生比例是否太低。
麦克白的研究表明,中国14%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即从事非专业或兼职工作,月收入最低的人在25%左右。这一群体包括自愿低就业和非自愿低就业。其中约10.4%是非自愿和低就业率的。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在毕业后半年至一年间波动在91%左右,而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在毕业后半年左右下降了1%。(原标题:如何改进出国留学都是工作的高校就业率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