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08:53:36
...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李继安

林浩然(1934年11月29日-)

林浩然,汉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白岩镇梅州村。鱼类生殖内分泌学家。1950年考入岭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1954年调整教师结构后毕业于中山大学。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由公众派遣出国的访问学者,他们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学习。他们与阿尔伯达大学的鱼类学家彼得教授合作了很长时间,并对鱼类繁殖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鱼类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受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内分泌生理机制。他们的应用技术被国际鱼类学界命名为“林普法”。在“林-毕法”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利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创造了“新型高活性鱼类产卵促进剂”,实现了淡水鱼类的全可控人工繁殖,在生产和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它们从根本上解决了淡水鱼养殖中的鱼种问题,被誉为鱼类人工繁殖的“第三个里程碑”。此后,林浩然将这一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石斑鱼、罗非鱼和大鲵的生殖生长调控和大规模繁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7年11月,林浩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林浩然获得中山大学杰出服务奖。2009年获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广东省科技创新奖。2012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鱼类内分泌学大会上,林浩然获得了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是鱼类内分泌学领域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就像鱼类迁徙一样,每年11月底,中山大学水产经济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生们都会回到乐康公园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祝贺他们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的生日。自1979年研究生入学以来,林浩然已有近200名学生。每年的聚会都打上了林浩然一贯风格的烙印。这是一所低调、简单的“学术学校”。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生交流学术知识的重要机会,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日聚会。

2017年11月29日,来自海内外的60多名弟子再次齐聚中山大学。林浩然为每位弟子准备了礼物——一本他亲笔签名并呈上的《鱼类神经内分泌学》,刚刚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翻译。原书是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鱼类生理学》系列中的第28卷《鱼类神经内分泌学》。它是由著名学者如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综合生物学系的贝尼尔编写的。该书全面收集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在鱼类神经内分泌学方面发表的科学著作和研究成果,是一部国际知名的权威著作。林浩然选择这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它的一些作者与林浩然进行了科学研究合作,原作者在序言中提到,这本书应该献给已故的理查德·彼得博士,他是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先驱和创始人,是林浩然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合作者。

学生们拿着这本508页的书,总共有102万字,然后他们注意到翻译是一位83岁的老师。林浩然说,尽管几十年来在神经内分泌学方面对鱼类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促进了淡水水产养殖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时间撰写一部关于教学和研究基础理论的高水平专著。几年前,他注意到这部专著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概念新颖,论述清晰,学术水平很高。他希望通过该书的翻译、出版和发行,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今后编写具有中国特色和创造性的鱼类内分泌学专著创造条件。因此,在2017年初,他自己翻译了这本书,翻译后的版本由秘书输入电脑。林浩然的秘书陈菊桂回忆说,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林浩然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在家翻译,甚至是出差,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林浩然对这本书的翻译不仅令人震惊,而且手稿几乎没有任何改动的迹象。他的书法工整优雅,显示了他在中英文方面的深厚造诣。这一翻译体现了林浩然的心血,于当年8月交给出版社,并于11月正式出版,作为他当选院士20年的纪念。

听到这些情况,人们可以想象门徒们的钦佩和钦佩。胡红霞已经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冷水鱼类专家,他对这件事仍然非常兴奋。“在他这个年纪,他总是追着科学研究的前沿,而我们年轻人却赶不上。这一次我们非常感动。他庆祝了自己的83岁生日,并给了我们一本签名书《鱼类神经内分泌学》,这是美国最经典的教材。今年,他自己翻译了它!让我们想想大院士,这么大的年纪,真的值得钦佩!”“而且他是手写的。我认为这种精神非常令人钦佩!这次来了之后,包括我的其他弟子和姐妹们,有很多成绩突出的专家,也有申请评审的院士。我很惭愧将来知道这些。他很忙,可以抽出时间翻译这么厚的专著!”

言行不如言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第三个里程碑

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林浩然一直坚持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对我国鱼类养殖生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良种繁育和良种培育”重大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当时,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鲜鱼是‘四条大鱼’,鳗鱼、鲟鱼、鲈鱼和鳜鱼等高档淡水鱼不能进入普通人的家庭。”鱼苗短缺是问题的关键。鱼类高效人工产卵剂的开发和鱼种的大规模繁殖亟待解决。因此,林浩然和他的同事试图用合成的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家鱼进行人工诱导产卵试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改革开放后,林浩然抓住历史机遇,经过多次考试,被学校选为首批出国访问学者。在加拿大,他遇到了理查德博士。亚伯达大学的鱼类生理学家彼得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伙伴。结果,他们开始了在鱼类生殖生理学方面卓有成效的科学合作。自1982年以来,林浩然和彼得共同申请并获得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10年合作研究的资助。在阐明鱼类神经内分泌对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双重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最终揭示了由于多巴胺对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单独不能有效诱导鱼类产卵的原因。因此,利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已经建立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科技重点推广计划的指导项目。它被学术界誉为“鱼类人工产卵的第三个里程碑”。198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诱导鱼类繁殖”国际会议上,这项新技术以两位亲密合作者的姓氏命名为“林普法”。这是国际鱼类学界首次使用中文名称。

回国后,林浩然迅速组建了研究团队,申报并建立了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山大学生物系已成为我国鱼类生殖与生长内分泌学的重要研究中心,使我国在鱼类生殖与生长内分泌学调控和功能基因作用机制研究领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不断带领科研团队和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他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我国鱼类养殖生产急需解决的大规模苗种繁育问题,建立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如新型鱼类促生长剂、罗非鱼养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三代大鲵子代全人工养殖和大规模苗种繁育技术等,推动了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在解决了淡水鱼鱼苗养殖这一关键问题后,林浩然结合广东海域的巨大优势,将注意力转向了海鱼养殖领域。他带领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发计划海洋“863”项目“石斑鱼生殖调控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现在,又过去了十年,他的团队在石斑鱼人工繁殖和幼体繁殖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石斑鱼人工繁殖配套技术体系,整合完善了苗种繁育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实现了苗种石斑鱼的规模化生产,使原本稀有的石斑鱼不再稀有,可以“游”进普通人的家中。自2010年以来,林浩然领导的团队一直与华大基因合作绘制“石斑鱼基因组序列图”。这是中国完成的第三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这也是鲈形目石斑鱼的第一张基因组序列图。从功能基因组角度揭示了石斑鱼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生殖、遗传和免疫等重要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为快速培育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此,他获得了200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2011年广东省*首届“粤南创新奖”。2012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国际鱼类内分泌会议上,林浩然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对鱼类内分泌学的杰出贡献。

大海南边的家

林浩然1934年11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白岩镇梅州村。我的父亲林伯梅(盐亭)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能够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去北方学习。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他是海南省*琼崖检查组的专家,调查了海南的水土资源、工业和矿产资源。1938年11月,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林浩然随母亲渡过琼州海峡,来到广西玉林六万大山的垦区,父亲是那里的技术员。从那以后,这个家庭搬到了贵州的独山和四川的重庆。逃亡在林浩然年轻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林浩然的父亲搬到了西南各地,他还是设法为林浩然和他的哥哥林·晁然(浙江大学退休教授)找到了一所学校,他们的学习很少被中断。“我父亲对我们的学习非常严格。即使在日军狂轰滥炸的防空洞里,他仍然带着书教我们读书。当我还是贵州的一名小学生时,我的家人订购了桐油灯。灯光昏暗,晚上看书时很容易打瞌睡。我父亲敲了敲我的头,敦促我们坚持下去。”正是他父亲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战争期间的这些经历使林浩然养成了努力学习和坚持不懈的习惯。

1950年夏天,向往新中国的林浩然,以同样的学术能力申请了岭南大学。那一年,他刚刚读完高中二年级,还没有高中毕业。9月,16岁以下的林浩然回到广州,入读岭南大学生物系。当时岭南大学校长陈教授亲自批准免除他的学杂费,实现了他的大学梦。

在大学的第三年,在著名的鱼类学家廖祥华教授的指导下,林浩然爱上了各种各样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鱼类。他的毕业论文是“稻田养鱼”。从那以后,他的学术生涯一直与鱼类密切相关。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关心和支持海南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成为林浩然的重要任务之一。2005年受聘为海南大学特聘教授,指导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从那以后,他成了一只在广州和海南之间旅行的“特殊候鸟”。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永灿说:“林浩然院士不是一只普通的候鸟。他每年都会回来几次,指导学生的研究项目,帮助海达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参加学术研讨会,审查高端人才的引进,答辩研究生论文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海南有需要,他就会回来。他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也提高了整个海洋鱼类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促进了鱼类生理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海南发展石斑鱼产业,这是另一项感动海南人民的重要工作。近十年来,由他发起和组织的“全国石斑鱼养殖及养殖产业化”论坛已经举办了八次,其中两次在海南举行。第六届“全国石斑鱼养殖及养殖产业化”论坛在三亚召开,盛况空前。多达800名科技专家、企业高管和水产养殖代表出席了论坛。他们相互交流和互动,分享成就和发展经验,讨论科技创新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战略。这也是林浩然推动海南石斑鱼养殖业广泛产学研合作的生动体现。他还指导成立了“海南南海鱼类种苗协会”,作为指导种苗繁育和良种繁育的行业组织。目前,海南生产的石斑鱼鱼苗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并已成为全国石斑鱼养殖中心。这是海南水产养殖业的名片,为海南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

目前,在林浩然的带动下,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和热带海洋鱼类学已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热带生物资源实验室已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联合建立的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已成立,标志着海南大学海洋与水产学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林浩然,作为从海南大学和海南引进的“候鸟人才”,将继续尽一切努力养活她的家乡。

传递光明,帮助群众

许多学生对林浩然的最初印象是那个骑自行车往返于中山大学西区和水笙学院的老师。直到2014年膝盖置换后,林浩然才不得不告别他的“骑士”生涯。“如果你看着他,好像他很热情,”这是学生们接触他后的深层感受。“你和林教授接触越多,你就会发现他有越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积极乐观,博览群书,果断……”2003年在林浩然学习并留在学校的卢丹齐说:“林教授非常爱学生,一直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林浩然有一颗火热的心。2009年11月28日,为纪念林浩然从教55周年,中山大学设立了“林浩然院士奖学金”,陆·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当林浩然说建立基金是他一生的愿望时,她被林浩然的话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林浩然第一次从多年的积蓄中捐赠50万元设立奖学金基金,奖励那些在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很优秀并致力于研究的学生和学者。因此,它得到了CUHK师生和各界人士的热情赞助。目前,基金累计300万元,58名优秀研究生获得奖学金。海南大学给他的补贴,第二年他在海南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基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在海南大学的优秀学生。到目前为止,该奖学金已经奖励了282名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经常提到帮助他学习的文昌人陈教授的故事。“没有老一辈教师的爱和教导,我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当我成为老师后,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训练和珍惜我的学生,希望他们会比蓝色更好地照耀你”。话语充满感激和幸福。

泽北厚学,传承薪火,林浩然已经修炼了几十年;严石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这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爱他们。"他提出的科学研究“三严”原则,也成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弟子们的信条,代代相传。自1979年招收研究生以来,他已经培养了105名博士生和80名硕士生。弟子不是教师,而是在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鱼类生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用科技支撑和带动水产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福千百万人,是林浩然选择鱼类生理学作为职业的初衷。近年来,林浩然支持广东、福建、江苏、安徽等地的水产企业,先后建立了10多个院士工作站,其中广东省4个。正如林浩然从事科学研究60多年一样,他严格选择地方或企业设立站。专注于鱼饲料开发和种苗培育的广东海达集团是林浩然第一家参与支持成立该站的企业。在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下,集团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全国饲料行业龙头企业。

为促进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科技水平,林浩然于2010年启动了“全国石斑鱼养殖及养殖产业化”论坛,旨在形成一个与高校、*和企业相结合的生产、研究、科研和技术交流平台,推动石斑鱼养殖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该论坛受到国内业界的高度关注。年度论坛以石斑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选种、饲料、防病、精耕细作、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它已经成为国内石斑鱼行业的巅峰。林浩然认为,建设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现代渔业,必须坚持高端发展,瞄准国际水平,结合信息、环保、节能、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高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渔业。十年来,林浩然团队除了不断提高石斑鱼的繁殖和生长控制技术外,还培育出龙湖斑等优良品种,目前*国石斑鱼养殖总量的70%。由于林浩然对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水产界称他为“石斑鱼之父”。林浩然年事已高,丝毫没有懈怠,仍然带领队伍在学校和养殖基地之间奔波,加强产学研合作,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让人们品尝到美味珍贵的海水鱼。就在今年6月,林浩然出席了海南南海海洋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大会,并在海南*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贸易港论坛上发表了“南海海洋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渔业”专题报告,建议加强对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应通过人工繁殖和放流、沿海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发展休闲渔业和渔业等措施,大力促进南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应协会会长陈江的邀请,在海南三沙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并亲自前往西沙群岛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海洋渔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就像泰戈尔年轻时喜欢的诗:“去吧!”在你的道路上,鲜花将继续开放!84岁的林浩然仍在前进。随着他的脚步,一路鲜花盛开!

(作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1)1980年,加拿大和林浩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动物学导师兰德尔教授在实验室工作。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2)1986年,林浩然教授和彼得在一个鱼苗养殖场对一种新型鱼类产卵促进剂进行了试验。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3)1979年10月,林浩然(左三)等中国访问学者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白求恩纪念馆合影。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4)2008年11月,福建省“水产院士之旅”的四位水产业界人士在林院士的合影。

大道致远:林浩然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感悟

⑤1984年,林浩然教授和加拿大彼得·雷教授在中山大学进行了实验。

扩展阅读

林浩然教授之我见

■彼得·雷欧

自1981年以来,我一直与林教授进行持续的合作研究。我们的合作颇有成效。我们已经发表了15篇原创论文、7篇特邀研讨会论文、6篇特邀评论和许多在科学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摘要。这些论文中的许多仍然被高频率引用,我们的贡献被认为是开创性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合作研究产生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即人工鱼的催产。这项技术被我们的同事称为“林法”,是以林教授的名字和我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命名的。“林普法”的有效性已在研究中得到证明,在诱鱼产卵的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林普法”已经成为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们诱导鱼类产卵的一种方式。此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Syndel Laboratory中,“林普方法”在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以OVAPRIM的商标出售。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是我们合作研究项目的赞助商,并将“林普方法”列为其支持的101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之一。

我们合作研究的成功是基于林教授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科学家的杰出能力。林教授在开展和实施世界一流研究项目方面显示出了他的重要能力,他的成就足以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钦佩。他对诱导鱼类产卵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者树立了国际标准。

然而,林教授对他的成就并不满意。他继续研究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规律。目前,日本鳗鲡、鲶鱼和黄鳝的繁殖规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鳗鱼一直被认为很难或不可能人工繁殖。现在,渔场可以增加这些高价值鱼类的产量。林教授在鱼类生长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试图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新的鱼类养殖应用技术。

林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中山大学和中国赢得了国际关注和赞誉。事实上,中山大学和中国也以林教授为荣。

《中国科学报》(2018-10-08,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