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证明自己身份的
古时候沒有身份证件,但一般状况下,大家也不用这类东西。一个平常人必须证实自身真实身份时,用信件或证物就可以。而针对官员这类特殊身份,则有相对的方法来避免假冒恶性事件的产生。
古时候官员就任,其他能够 没有,但有两种东西必带,一是敕牒,一是告身。
敕牒是官府发送给的委任状,顶盖有吏部大印,难以造假。官员上任后,最先必须拿出敕牒做为凭据,并将之押在报导的县衙办理备案。
告身则是用以证实就任者自己真实身份的凭据,为防仿造,由国家主管机关制做。据《宋史·职官志》记述,宋朝的告身由吏部属衙官告院统一制做,常用绫巾裱带等原材料,均由特殊地址生产制造供货。在告身上,除赴任官员的户籍所在地、年纪等,一些外貌特点也会被写在告身上。因而,告身即便被他人盗走或捡到,他人也无法假冒。而告身规章制度早在汉朝的北魏时早已造成。告身在官员赴任时证实自身的真实身份以后,并不上交,只是由官员留有,用以别的必须证实真实身份的情况下用。
此外,除告身外,古时候官员也有一些别的凭据用于证实真实身份。唐朝官员每一个人都装有一种“鱼符”,三品之上以金子为原材料,下列则或银或铜。鱼符刻着官员名字、就职县衙及等级等,用于证实真实身份。宋朝则有“牙牌”,是一种用河马牙、兽骨、金属材料等做成的版片,上刻着具有人名字、职位、简历及所属县衙等。除官员外,一些官宦之家的仆人也是有这类东西。此外,古时候佛家弟子的“度牒”则是一种佛家弟子的身份证件。
度牒是国家发送给僧尼的遁入空门凭据,上边记述僧尼的本籍、俗称、年纪、隶属寺庙、师名及其官署关联者的连署等。度牒规章制度起源于唐朝,以后一直延用至清。度牒规章制度出現的缘故一方面是因僧尼古时候具有免去地方税、徭役等权利,很多人假冒佛家弟子躲避地方税徭役;另一方面,即便是真实的僧尼,总数过多以后,也危害国家财政总收入,因而执政者以限定度牒总数来限定僧尼总数。古时候,不向*部门领到度牒擅自遁入空门,归属于违法,要遭受相对的处罚。而各代佛家弟子领到度牒,全是要交费的,数量从几两到十几两不一。因而,卖度牒的收益也是国家非常可观的一笔财政总收入。特别是在宋朝的度牒,基本上能够 当贷币在销售市场上商品流通。
上一篇:古代人是怎么造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