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品安全问题知多少?有三本古书专门记载食品添加剂
提到食品添加剂,人们自然会想到“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工业明胶等”这些有害的东西。事实上,我们都误解了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和工业明胶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剂。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如颜色、香味和口感,以及对保存和加工技术的需要。这是无害的。中国人已经使用食品添加剂至少一万年了。
中国人是第一个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
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是中国人。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人就使用了最早的食品添加剂——盐。盐是食品添加剂吗?当然是了。例如,人类吃肉,动物吃肉,但是食肉动物吃没有盐的肉。人类发现了火并把肉煮熟了。在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味道太淡,所以他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哪里有最多的盐,哪里就有最多的盐。在古代,渔民捕鱼时发现海水是咸的。所以古代渔民发明了在海水中煮盐的方法。
在中文里,“盐”这个词的意思是“在容器里煮盐水”。根据《说文》,“自然人叫卤,熟人叫盐”。所以当火被发现时,烹饪盐的方法就被发明了。盐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食用方法。在盐被发现之前,人类的食物应该是多么的冷漠和无味。盐是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味。目前,考古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盐煎器文物,证实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6000多年前,中国人发现蔗糖酶可以酿酒。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人开始使用肉桂来增加香味。在汉代,中国人开始用盐卤作为凝固剂来制作豆腐。淮南的安被称为豆腐鼻祖。在魏晋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碱性面条蒸馒头。据说诸葛亮是馒头的发明者。唐朝时,中国人开始使用食用色素,一种添加了食用色素的冷面“槐叶冷桃”很受欢迎。到了宋代,中国人开始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来制作熏肉,并用“一矾两碱三盐”的食品添加剂配方来“炒油条”。据说这些油条与秦桧夫妇有关。出于对秦桧杀害岳元帅的愤怒,这对秦桧夫妇被炸。
三部记载“食品添加剂”的古籍
北魏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食品工业人士,一个叫崔浩,另一个叫泰吾地,他们崇拜朱博士,并授予他“武程子”的称号。历任太常谈侍,尤入阜君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崔浩留下了一本《食经》,据说不是崔浩自己写的,而是他母亲口述的,崔浩记录的。可以看出,崔浩的母亲是一位美食专家。崔浩的母亲姓陆。古人一般没有名字,所以叫鲁。史载路和崔浩的其他女性长者“学会了所有关于吃喝的知识。我早晚抚养我的叔叔和婶婶,并在四点钟献祭。虽然我有技巧,但我不会让仆人强迫我去做。我经常自己做。”由于卢亲自下厨,并有丰富的烹饪经验,她在这部《食典》中记载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贮藏和食品制备方法,如“梅子法”、“板栗脯法”、“柿子脯法”、“白醪法”、“麦酱法”、“大豆千岁苦酒法”、“黑豆法”、“芥末酱法”、“蒸熊法”、“跳丸法”、“米饭法”和“炒饭法”。在这些方法中,不乏古老的食品添加剂。因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可能保证菜肴的颜色、香味和味道。
另一位北魏美食名人更有名。他是著名的贾思勰。贾思勰是高阳县的县长,也是一名高级官员。他最重要的成就是《齐姚敏书》,这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杰作之一。这本书由不同的章节组成,包括耕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牲畜生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产品等。它介绍了许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内容。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很早就发明的酿造、烹饪和储存技术。例如,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记载,唐朝有一种流行的“冷淘洗槐叶”的方法,即“将槐叶在水中煮沸使其软化,然后捣碎成汁,揉面时加入到面条中”
第三部古书是隋朝的谢绍所写的《淮南玉食经》。谢绍曾担任杨迪皇帝的“还吃得直长”。这是一个负责皇家厨房的官员,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烹饪方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谢绍是隋代最著名的美食家和厨师。在《淮南玉食经》中,谢衍记载了多种烹调方法,如炸裂、汤、汤、炒菜、酱糕、卷、糕、面、冷食、米饭等。中国烹饪在色、香、味上是完整的,而所谓的色、香、味完全是由食品添加剂辅助的。在这方面,谢衍应该比卢氏和贾思勰更专业。因为他是法庭厨房的专家。
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不是现代人所拥有的。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再加上一些不择手段的商人赚钱的悲观心理,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会像现在一样发生。就像现在一样,古代法律对食品安全也有严格的规定。那些违反食品安全的人将被处以严厉的惩罚,最重的将被处以绞刑。
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我们可以看到吃东西并不让人安心。如果你追上孙二娘、朱贵这样的黑店,吃了保汗药,你会被剁成肉馅吗?蒙药是非法添加剂,不是食品添加剂。还有一本叫《简毅志》的书,是南宋洪迈写的,里面记载了一个卖油的油坊。为了赚钱,榨油时,它会把尿液混入商店。“每次你制造油,你利用热量小便。你混合了多少尿液?”差不多三分之一。你说过邪恶不是不道德的,它让人喝尿。这比把三聚氯氰和现代人混在一起还要恶心。如果你知道,你不知道如何吃这种油。都得吐出来。
另一位宋代作家周惠写了一本名为《清波杂志》的书,书中记录了淮南一些不法商人用粪便浸泡虾米一夜,以保持虾米的新鲜,然后在运输虾米前将虾米清洗干净。袁彩的《樊氏》记录了一些肆无忌惮的商人,他们把水注入肉中,把水撒在谷物上,把石灰和盐混合在一起,把沙子塞进鸡的肚子里,不亚于现代肆无忌惮的商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剂而不是食品添加剂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现在的人们只继承了古代无良商人的坏道德。(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