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科技人物:增强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
不断增强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改革的先锋》中的科技人物谈创新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景怀桥)近年来,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超级项目和个人及组织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最近,一批“改革先锋”中的科技人物结合他们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经验,表示科技创新没有终点,要承担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我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速度”成为40年发展最突出的标签。
火车跑得很快,而且都在前面。40年来,中国铁路里程从51700公里增加到131000公里。从“绿色汽车”到复兴的轨道交通设备不断刷新中国的速度。其中,京沪高速铁路项目还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设备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的缩影。”近日,“复兴”高速列车开发项目主持人孙在代表科技领域“改革先锋”在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为了实现时速350公里的列车运行,他们与国内外数十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引领创新的强大引擎。
“装备制造业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部分。未来,中国汽车将继续提高技能,主动承担自主创新的责任。”他说。
在过去的40年里,不断的技术创新也推动了中国铁路从线到网的发展和从慢到快的列车速度。
中国铁路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公司技术员朱晓林表示,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99%的电气化铁路、100%的高速铁路和99%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建成。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鞠晓林先后参加了大秦线、哈大线、京沪高速铁路等10多个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创新了114种施工方法,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员工。
回顾这30年的工作,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一般速度和重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自主创新对于在中国制造产品和将中国产品转化为中国品牌是不可或缺的。”鞠小林说。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也越来越意识到从中国的速度向中国的质量转变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点燃优质发展的新引擎。
“当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的时候,我看到的文学作品与最新的外国文学作品至少有半年的不同。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国外几年的先进水平,实验研究更是落后。”20多年前,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选择出国深造,但他一直梦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潘剑伟回到中国,带领团队不断更新原有成果,在国际量子科技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2016年,他的团队因“多光子纠缠和干涉测量”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潘建伟说,目前,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它不仅实现了战略高技术的跟踪研究,还实现了在一些重大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代表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表示,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将坚定不移地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努力探索和实践从人才、科技到产业、经济、国家的创新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